《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万世师表”是对孔子教育贡献的至高评价,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有
①创办私学
②有教无类
③因材施教
④反对苛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人口和铁犁
C.土地和耕牛
D.土地和人口
3.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夏商时期
D.西周时期
4.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政治主张?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7.它不如长城宏大,却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这里的“它”是我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
A.郑国渠
B.兵马俑
C.都江堰
D.灵渠
8.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周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
9.下列主张与古代思想家匹配正确的是
A.兼爱非攻——墨子
B.民贵君轻——孔子
C.无为而治——孙子
D.法治——庄子
10.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是
A.燕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11.《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制度的更替?
A.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D.奴隶制代替禅让制
12.奴隶制虽然十分残酷,但它取代原始公有制是历史的进步,根本原因是
A.国家的产生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B.启继禹位,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C.这种制度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D.奴隶制的残酷性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3.下列对下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多为占卜记录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的历史
D.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14.下列思想主张不是孔子提出的是
A.“仁者爱人”
B.以德治国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
15.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齐国
B.晋国
C.燕国
D.楚国
16.中国人最早使用的金属农具是:(
)
A.锡
B.青铜
C.铁
D.铅
17.对血缘、制度、价值取向和家国的认同,便是对文化的认同。“西周”所处的时代,体现这些文化认同的主要特征是
A.封建建国、制礼作乐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D.皇权强化、“闭关锁国”
18.《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9.迄今所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二、简答题
20.“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史。”古今中外,人们创造了许多重要的文明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原始社会是“天下为公”,后来就出现了天下为家,“天下为家”是从什么制度建立开始?始于哪一个朝代?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始于哪个朝代?
(3)青铜器是古代文明的又一代表。中国堪称青铜器大国,请写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并说明其特点。
2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政”的学说。他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2.阅读下列材料
2007年9月,以“走近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拉开帷幕。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请回答:
(1)孔子是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做出了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
1.A
2.D
3.A
4.A
5.A
6.B
7.C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D
15.B
16.B
17.A
18.A
19.A
20.(1)世袭制;夏朝
(2)甲骨文;商朝
(3)司母戊鼎;结构复杂,技艺精湛、气势浑厚
21.不正确。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政”是孟子的主张。
22.
(1)春秋时期,思想核心是“仁”
(2)创办私学,广招门徒,扩大教育对象;编订《诗》《书》《春秋》等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