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 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会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制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的特征。
教学思路: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把教学设计重点放在自主探究、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并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主要抓住两个链:情景链和知识链,进行设计。情景链以豆荚图为链条,探讨6的乘法口诀,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知识链主要有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口算,据口诀写算式,解决问题等。策略上主要采取了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 1—5的乘法口诀,看算式说口诀 。(站起来抢答口诀)
2、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
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一个豆荚,两个豆荚,三个豆荚......师生合作探究1个6是几?2个6是几?3个6?... (填写表格)
2、带领学生读一读1个6是6,2个6是12,3个6......
3、学习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
1个6是6,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是什么?(板书1 × 6=6 一六得六 6×1=6)
2个6是12,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是什么?(板书 2 × 6=12 二六十二 6×2=12)
4、学习口诀“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
3个6是18,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是什么?你能把有关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摆在正确的位置吗?
4个6是24,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是什么?你能把有关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卡片摆在正确的位置吗?
5、学习口诀“ 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猜一猜6的口诀还有几个?你能把有关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卡片摆在正确的位置吗?
三、背口诀
1、 1)拍手有节奏按按顺序齐读一遍口诀。
2)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自由背口诀
3)同学们,你们背会了吗?谁能试一试?指名背一背。
2、找规律,帮助记忆
师:仔细观察6的乘法口诀,想一想有什么规律?(有六句;
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6;第一个乘数是1-6,第二个乘数是 6。)
3、师:老师知道三六十八,想不出四六多少了,怎么办?还可以怎么想?
4、练习记忆口诀
1)小组开火车齐背
2)对口令背(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
3)指名背
四、巩固练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课本60页例6)
2、改错。
3、读一句乘法口诀,先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课本60页做一做1)
4、计算。(课本61页第6题,练习册40页第2题。)
教师示范做前3题,引导学生说出做该题的方法。(想口诀写得数)
5、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问:一共有多少个字?谁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引
导学生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6、看图列式和解决问题。(课本60页做一做2,课本61页第4
题,练习册40页第4题。)
课本61页第5题编趣味儿歌 :1只蚂蚁( )条腿;2只蚂蚁( )条腿;3只蚂蚁( )条腿…6只蚂蚁( )条腿。
练习册40页第2、4题。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能用6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希望你能用心去观察它、发现它、解决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六、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课后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为求做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始终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数学的思维。因此,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的突破:
《一》设计丰富的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活动和游戏。例如:第一个活动是复习中学生站起来抢答口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第二个活动是“口诀的编写”,学生非常踊跃,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角色,并且初步感知口诀的来源,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 “找口诀的规律”这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找出6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最后是“熟记口诀大比拼”,让学生运用规律来熟记口诀。这样,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口诀的认识。
《二》体现数学的价值, 喷射数学中的生活色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设计本课时,选材尽可能地选择一些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例如我让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多少字,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教学理念的同时,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练习中的“解决问题”,就是体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机会,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识,真正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巧设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应用数学。
新课程倡导要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诣的学习氛围。练习的设计我力求做到体现 “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练习的形式丰富多样,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体现一定的梯度性与趣味性,并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相信学生
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2.在学生总结了口诀后,最好能花更多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