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
光合作用的发现
常德市临澧一中生物组
授课者:邓解艳
制作:邓解艳
*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植物增重来自于土壤
问题1: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
五年后
1648年,赫尔蒙特实验
柳树增重约80kg
土壤减少0.1kg
问题2:植物增重完全来自土壤吗?
结论:?
*
五年后
1648年,赫尔蒙特实验
柳树增重约80kg
土壤减少0.1kg
问题2:植物增重完全来自土壤吗?
结论:植物增重来自水分
实验的不足之处:
没有考虑到空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
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不久之后
不久之后
问题3:空气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
结论: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结论:
*
1785年,人们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才明确绿叶在光下吸收的是CO2放出的是O2
光能哪里去了?
1845年梅耶 (德国)
光能
化学能
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
1864年萨克斯(德国)
结论:
黑暗处理一昼夜
半曝光半遮光
碘蒸气处理
问题4:植物的光合产物是什么?
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
*
1939年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法)
问题5:O2来自H2O还是CO2?
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
H2O C18O2
H218O C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8O2
1939年鲁宾和卡门(同位素标记法)
问题5:O2来自H2O还是CO2?
*
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
是怎样合成的?
*
20世纪40年代 美国卡尔文
用14C标记14CO2,
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
C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五年后
柳树增重约80kg
土壤减少0.1kg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不久之后
不久之后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O2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O2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阳光
O2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阳光
O2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黑暗处理一昼夜
半曝光半遮光
碘蒸气处理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淀粉
阳光
O2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淀粉
阳光
O2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淀粉
叶绿体
阳光
O2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
实验 原料 条件 场所 产物
赫尔蒙特
普利斯特利
英格豪斯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H2O
淀粉
叶绿体
阳光
O2
CO2
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产生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CO2+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O2
*
生物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方案
4、实施方案
5、分析讨论
6、得出结论
三、小结:
*
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
1、提出问题:光合作用需要CO2吗?
2、作出假设:
3、设计方案:
材料: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NaOH溶液、
碘蒸气、 NaHCO3溶液(可提供CO2)、玻璃钟罩(其他所需材料任选)
思考:1)应设置几组实验
2)怎样控制条件
3)怎样检测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
1.黑暗处理一昼夜
2.阳光照射一段时间
3.取两植株相同部位的大小相同的叶片,分别用碘蒸气处理。
4.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甲组
NaOH溶液
乙组
NaHCO3溶液
甲组
NaOH溶液
乙组
NaHCO3溶液
*
乙装置里的叶片
甲装置里的叶片
用碘蒸气处理叶片
实验现象:甲装置中的叶片不变蓝,
乙装置中的叶片变蓝
*
巩固与练习
1、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 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 )
C18O2
A
H2O
CO2
B
H218O
A.1:2 B.8:9 C.2:1 D.9:8
B
*
2.如图所示,某植物经24小时的黑暗后,其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碘蒸气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①③
C
*
3.如图所示,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外两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装置的是( )
植物
甲
丙
乙
光
光
A.乙 B.丙 C.乙和丙都不是 D.乙和丙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