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在下列四个事件中,经历时间最接近
秒的是
?
A.
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
B.
人感冒时打一个喷嚏
C.
人眨一下眼
D.
人在做剧烈运动时脉搏跳动一次
2.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小树长高
B.
汽车行驶
C.
树叶发黄
D.
水温升高
3.
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B.
月球绕地球公转
C.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D.
河水在河中流
5.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A.
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
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
中学生行走一步
D.
人打一个哈欠
6.
甲、乙两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两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越少,此物体运动越快
B.
若甲物体单位时间通过路程越长,此物体运动越快
C.
若乙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多,此物体运动越快
D.
若乙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短,此物体运动越快
7.
众多科学家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是指
?
A.
已经得出的物理规律
B.
科学的探究方法
C.
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D.
以上三个都是
8.
三个人步行的速度:甲为
,乙为
,丙为
,比较他们的速度,则
?
A.
B.
C.
D.
9.
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趾尖的距离的
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
,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鞋最合适
?
A.
号的
B.
号的
C.
号半的
D.
号半的
10.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参照物
B.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
C.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D.
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11.
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上单位,下列他的记录结果中,哪一种数据的单位是
?
?
A.
一位同学身高
B.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
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
D.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
12.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0分)
13.
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
,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
14.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
?等。
15.
单位换算:
?
16.
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
?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
?为参照物。
17.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相同条件下,升高一定温度时膨胀得较多的物体在降低一定温度时收缩得也较多。现在有两支最小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
和
,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
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结果分别为
和
,但
。若将这两支尺拿到
的室外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
和
,则
?
(选填“”、“”或“”)。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2分)
18.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多年来“斜而不倒”.
多年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使其更加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斜塔究竟有多高呢?图为比萨斜塔的正面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利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测算出斜塔实际高度,并简单说出推断理由.
19.
给你一把刻度尺和一根细线,你如何测出图中曲线
的长度?(请写出简要的测量步骤)
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44分)
20.
某原子的半径为
微米,地球的半径为
千米。地球半径是这种原子半径的多少倍?
21.
“十一”期间,小明一家驾小轿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个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标志牌,如图甲所示,那么小明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匀速运动,从标志牌到京珠高速信阳入口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小明家的小车于上午
进入京珠高速,行驶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是
,于
驶出京珠高速,行驶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是
,结合图乙所示的标志牌,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汽车有无超速现象?
22.
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
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下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通过的距离为刹车距离.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的和叫制动距离.
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
,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个人正从路边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
(即为制动距离),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
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
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为
)
23.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即
。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
表示,国际单位是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
,经过
后它的速度变为
,则这个物体在
内的速度变化量
?
。
(2)若问题()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
(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
?。
(4)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
时通过的路程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
到
,运动时间为
时通过的路程
。用
、
、
写出
的表达式,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B
【解析】A选项:小树长高是生物的生长现象,不是机械运动;
B选项:汽车行驶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C选项:树叶发黄是生物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D选项:水温升高时一种物理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3.
D
【解析】硬币的下面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A不正确;
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对齐,无法读数,B不正确;
无法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零刻线也未对齐,C不正确;
借助两块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能测出直径,D正确。
4.
A
5.
B
【解析】【分析】在这些经历中,同学只要对一秒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就不难找到答案,如果实在搞不清,可以现场做一下小实验,比较,然后排除错误答案。
【解析】解:、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3秒。
、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
、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大约需要0.5秒。
、人打一个阿欠,大约需要4~7秒。
通过比较:最接近一秒,符合题意;、、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能对不同的时间进行比较。
6.
B
【解析】A、甲物体运动时间比乙少,但通过的路程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运动快慢,此选项错误;
B、甲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比乙长,所以确定甲物体运动快,此选项正确;
C、若乙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多,则乙物体运动越慢,此选项错误;
D、若乙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短,此物体运动应该越慢,此选项错误。
7.
D
【解析】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总结、建造了知识的宫殿,还总结了有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所以选项A、B、C的说法三个都是,故D正确。
8.
A
【解析】甲的速度为
;
乙的速度为
;
丙的速度为
;
所以有
。
9.
C
【解析】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
稍长。
10.
B
11.
B
【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
左右.不符合题意;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
,在
左右.符合题意;
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在
左右,字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
左右.不符合题意;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在
左右,接近
.不符合题意.
12.
C
【解析】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汇,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A、B
、D不符合题意。
第二部分
13.
列车
秒行驶的路程是
【解析】
表示列车在
内通过的路程是
。
14.
秒;分;时
15.
【解析】因为
,所以
。
16.
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站台。
【解析】小明以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是静止的,他与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
小明以站台为参照物,他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
17.
第三部分
18.
观察图片,取人的身高
.选取人的身高为推算的依据,测量图片中某人的高度约为
(实际测量图片塔高
)根据比例知识可知:塔高
.
19.
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图中的曲线
重合,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细线的长度,即为图中曲线
的长度。
第四部分
20.
21.
(1)
【解析】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由
,可得汽车最短时间:
;
??????(2)
小明家汽车有超速现象。
【解析】汽车行驶时间为
,
行驶路程
,
车速:
,
可见,小明家汽车有超速现象。
22.
(1)
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
【解析】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且这段时间内保持
的原速前进;
由
得反应距离:
??????(2)
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解析】汽车从发现行人,行驶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
;
由
得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
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23.
(1)
【解析】由题意知: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
,
经过时间
后的速度变为
,
则速度变化量
。
??????(2)
【解析】物体的加速度
。
??????(3)
【解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若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加速度用字母
表示,则
。
??????(4)
【解析】由
得
,
由题意知:。
第1页(共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