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冲刺卷附答案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冲刺卷附答案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7 15:4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 镜是目镜
B. B 镜是物镜
C. 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 A 镜成的是虚像
D. 太空中的星体通过 A 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2. 2017 年 10 月 10 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FAST)(如图)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相关物理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中国天眼”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中国天眼”的作用就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 “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 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 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4.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水母 B. 萤火虫 C. 月亮 D. 霓虹灯

5.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 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 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6. 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 A 、 B 两个发光点,欲使通过镜子观看时,它们的像刚重合,则观察方向应在 ?

A. 通过 A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B. 通过 B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C. 通过连接 AB 的直线上
D. 通过 A 、 B 经平面镜成像 A?B? 的直线上

7.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 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 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 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8. 以下几种光现象的产生,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影子 C. 倒影 D. 日食

9. 为研究光现象,引入“光线”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 控制变量法 B. 类比法 C. 建模法 D. 等效替代法

10.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 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11. 图中 N 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 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 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 P 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 P 中,发现在光屏 M 上呈现一个比圆孔 P 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 P 的那个光学器 ?

A. 只能是凹透镜
B. 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 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 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12.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折射的光路图,MN 为界面,图中介质标号为玻璃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0分)
13. 矫正近视眼应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4.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时,虽然所成的像与天体本身相比是缩小的,但由于像相对眼睛的 ? 很大,所以感觉观察到的像比较大。

15. 白酒在出厂前将生产日期印在标签的反面,这是因为装有白酒的圆形玻璃瓶相当于一个 ?,另一侧人们透过瓶子看到的生产日期实际上是 ? 像.

16. 如图所示,化学老师在做“稀释浓硫酸”的演示实验时,发现用于搅拌的玻璃棒“折断”了。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是由于 ?形成的。


17. 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 ?,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 ? 来调节的。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2分)
18. 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非常鲜艳可爱,可是当它只受绿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彩,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

19. 为什么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要做得很大?
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44分)
20. 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56?s 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月球距离地球多远?(激光的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 20?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米?

21. 回答下列问题。
(1)回声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才能区分,空气中人距障碍物至少 ?米,才能区分出回声?
(2)小峰站在两峭壁间大喊一声后,经过 0.2?s 听到第一次回声,经过 0.4?s(从大喊时计时)又听到第二次回声,则两峭壁多宽?(此时气温约为 15?C)

22. 有一台激光机朝月球发射一束激光束,经 2.56 秒后接收到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已知光速为 3×108 米/秒)

23. 一束平行光从天花板 A 处沿竖直方向投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如果把平面镜转过 30? 角,则天花板上得到的光斑离 A 处 5.2?m。求:
(1)天花板与水平镜面的距离。
(2)A 点与其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里的虚像的距离。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故AB错误;
物镜的作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
2. B
3. 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
4. C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本身并不能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水母、萤火虫、霓虹灯都能发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
5. B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故A错误;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C错误;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
6. D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物体射到镜面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人眼要想看到像,必须使反射光线进入眼睛。要看到 A 、 B 的像重合,眼睛就应在反向延长线同时过 A? 、 B? 的反射光线上,即连线 B? 、 A? 并延长的这条直线上,如图所示。
7. C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8. C
9. C
10. D
【解析】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造成的,故A错误;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C错误;
因为反射时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故D正确。
11. C
【解析】当在 P 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圆孔 P 大。
当在 P 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 PM 之间会聚,所以光斑要比圆孔 P 大。
当在 P 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圆孔 P 一样大。
因此嵌入圆孔 P 的那个光学器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
12. B
【解析】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可能是入射角,也可能是折射角)一定大,所以第一个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后图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第二部分
13. 凹透镜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14. 视角
【解析】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则通过目镜看到的像比物体小;
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这是因为它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使所成的像相对眼睛的视角很大,所以感觉观察到的像比较大。
15. 放大(凸透)镜;放大的虚
【解析】圆柱形玻璃杯盛满酒,白酒的圆形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放大(凸透)镜,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另一侧人们透过瓶子看到的生产日期,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16. 折射
【解析】用于搅拌的玻璃棒在溶液中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从上面看起来溶液中的部分会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就会看起来向上弯折。
17. 光线逐渐增强,瞳孔逐渐变小;虹膜
第三部分
18. 因为红色物体只能反射红色光,当绿色光照到上面后被红色物体吸收,所以显黑色。
19. 提示:望远镜物镜的直径大,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第四部分
20. 3.84×108?m;3.84×108?m
21. (1) 17
【解析】为了区分原声与回声,人离障碍物之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为 t=12×0.1?s=0.05?s,
由公式 v=st 得:s=vt=340?m/s×0.05?s=17?m。
??????(2) 136?m
【解析】呼喊后经 0.2?s 听到一边山的回声;
声音从较近的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
t1=12×0.2?s=0.1?s,
s1=vt1=340?m/s×0.1?s=34?m;
同理,经 0.4?s 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
则声音从人到另一边山的单程所用的时间为:
t2=12×0.4?s=0.2?s,
s2=vt2=340?m/s×0.2?s=68?m。
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
s=s1+s2=34?m+68?m=102?m。
22. 3.84×108 米
23. (1) 略
??????(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