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态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2. 0?C 的冰和 0?C 的水相比较 ?
A. 0?C 的水比较冷 B. 0?C 的冰比较冷
C. 它们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它们的冷热程度
3.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水的质量有关
4.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 铜 B. 玻璃 C. 冰 D. 食盐
5.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的沸点是 48?C B. 海波在 BC 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 CD 段是气态 D. 6 分钟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6.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 25?C 的是 ?
A. 北京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8. 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外线属于可见光
B. 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 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
9. 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 ?
A. 熔化吸热 B. 凝固放热 C. 汽化吸热 D. 液化放热
10.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 同时沸腾 B. 稍后也沸腾了
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11.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
12. 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 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 用铁水浇铸工件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0分)
13. 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 ?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 ?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14. 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它表示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 273.15?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 T= ?。
15. 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 97.5?C,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 ?;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 ?热量。
16. 很冷的冬天,房间玻璃的内表面往往结一层冰花,这是因为房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直接 ?形成的。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 ?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两端管壁上产生 ?的缘故。
17. 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 ?热,②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2分)
18. 把小冰块放在手心里,过一会儿,冰块主要会发生什么物态变化?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19. 阅读以下报道:弥勒县今天多云,早上有雾,南风 4-6 级,最高气温 17 度,晚间是阴天,南风 4-7 级,相对湿度 60%-80%。希望全县人民注意天气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
(1)找出文中一处物理方面的错误并改正。
错误 ?。
(2)找出文中一处有关的知识,写下来,并指出发生了何种物态变化。 ?。
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44分)
20.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其示数为 95?C,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其示数为 5?C。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 32?C,则此时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1.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结合晾衣服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的表面积:b、液体的温度;c、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 ?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 ?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 ?和酒精 ?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
22. 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它测得沸水的温度是 95?C,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15?C,现用它来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是 29?C,则该液体的真实温度是多少?
23.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当放入冰水混合物时,它的示数为 5?C,当放入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它的示数为 85?C,求:当温度计示数为 29?C 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中,水变成冰块是凝固过程;
AB.都是熔化图象,并且A的熔点不是 0?C,则AB不符合题意;
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C的凝固点是 0?C,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的凝固点不是 0?C,则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2. C
3. B
4. B
【解析】铜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铜属于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玻璃属于非晶体,故B符合题意;
冰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食盐有固定的熔点,所以食盐属于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5. B
6. D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
7. C
【解析】北京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在 0?C 以下,故A不符合题意;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 37?C,故B不符合题意;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是 25?C 左右,故C符合题意;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C,故D不符合题意。
8. D
【解析】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故A错误;
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B错误;
体温计的量程 35?C?42?C,沸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 100?C,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直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使用体温计之前应先甩一甩使水银回到玻璃泡,故D正确。
9. A
10. C
【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11. A
【解析】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所以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
12. C
【解析】A、冰花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B、西红柿“冒汗”是因为西红柿上有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C、卫生球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D、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第二部分
13. 吸热;减慢
14. 冷热程度;t+273.15?K
【解析】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故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273.15?K,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373.15?K,则热力学温度 T 和摄氏温度 t 的关系是:T=t+273.15?K。
15. 97.5?C;吸收
16. 凝华;升华;凝华
17. 吸;液化
第三部分
18. 冰放在手心里,由于手的温度较高,冰会发生熔化现象,变成水;手会感觉到凉,由于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冰熔化时会吸收手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
19. (1) 最高气温 17 度;改为:最高气温 17 摄氏度
【解析】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而在具体读数的时候应该读作摄氏度,故文中的错误处是:“最高气温 17 度”,应改为“最高气温 17 摄氏度”。
??????(2) 早上有雾;液化
【解析】题目中的天气是“早上有雾”,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第四部分
20. 30?C
【解析】该温度计从 0?C 到 100?C 时之间有 95-5=90 格,所以每一格的温度就为 100?C/90=10/9?C,而当示数为 32?C 时,说明到冰水混合物之间有 32-5=27 格,那么去乘以每一格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实际的温度 27×109??C=30?C。
21. (3)质量;表面积;温度;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
(4)有关
【解析】(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想探究与液体的表面积的关系,实验时,应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明显不同;同时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4)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有关。
22. 17.5?C
【解析】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100?C-0?C95-15=54?C,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 29?C 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54?C×(29-15)=17.5?C。
23. 当温度计示数为 29?C 时,实际温度是 30?C。
【解析】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100?C85-5=54?C;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29?C 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54?C(29-5)+0?C=3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