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7 07: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冯振宏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
2018年9月30日
一、教学理念
基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历史课程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现象,辩证评价历史事实,认清历史发展规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转变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学生固化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分析历史现象。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教师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打造一个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历史课堂。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属于新教材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单元模块中,承接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内容,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殖民运动的拓展,为欧美等国发生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基础;除此之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政治前提,所以学习本课时要求学生必须从时空上对工业革命的条件有清晰的定位。与此同时下接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从历史时空来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其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本课与前后单元都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能联系到本课与前后单元之间的关系,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第三、四、五、六单元的历史事件放置与一个长时段的时间轴上去理解,从而能更直观地看出工业革命发生前的背景以及工业革命后的影响。这样的编排能培养学生对于长时段历史事件的把握和联系,对于加强时空观念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欧美等国相继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同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本专题共三个子目,分别是“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简单介绍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原因。这一部分教材引用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句子,根据材料,能让学生很直白地理解到“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教材历史纵横中还拓展了“圈地运动”的相关内容。通过两则史料的阅读,学生能自主得出材料信息,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突出表现,以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社会阶级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其中也提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一面和对世界的影响,为下个专题殖民体系的形成做铺垫。讲授这一部分时,学生应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这一子目中既列出了工业革命积极的影响,也列出了工业革命消极的一面,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而能客观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出评价,符合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试教的学生是高一普通班的学生,高一学生学习动机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性高,而且对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在过去的学习中,通过课堂、视频、电视、上网等有了一定了解,因而教学中对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显著成果可以通过填表格的课前预习完成这一子目的讲授。虽然初中阶段对工业革命的事实有初步的了解,但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该段历史的来龙去脉,学生只停留在掌握历史现象,识记历史事件等水平中。
从核心素养能力上看,高一学生对于时空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能知道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但如果把它放在一个长时段的时间轴上,多数学生是不能说出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的。以本课为例,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往的学生都是分开两课来学,因而部分学生认为两次工业革命没有相关联系,却不知道两次工业革命都属于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除此之外,高一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不高,虽然能大致读懂材料,但不能有效地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不能与所学知识相联系,阅读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为了符合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唯物史观的角度,采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广泛运用史料教学,利用图表等方式,并结合中国现今的相关政策和改革,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并能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能从时空观念的角度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首发的国家和政治前提等。
通过阅读文字史料及图片,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了解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的概念。
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渊影响。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我利用18世纪到20世纪交通信号灯的演变导入新课,从煤气信号灯到电力驱动的信号灯,再到自动倒计时的现代化信号灯,这一设计的原因是想通过对信号灯能源的改变引出本课的主题,加上多样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授新课部分,我将分成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在课前预习中,提前要求学生完成导学稿的表格内容,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结合新教材的内容,对比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首发国家和政治前提的不同。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为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国家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第二,分析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和原因,着重理解专利制度和市场条件对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条件,继而列出材料,理解专利制度和市场条件对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作用。学生根据材料能更好地理解,市场的不断扩大、需求的不断增加迫使英国对落后的生产力进行变革,继而发生工业革命;而专利制度的建立不仅保护了专利人的利益,刺激创造的热情,更吸引大鳄的投资,从而加快工业革命的进程。这一环节符合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四环节应结合一起去理解。根据工业革命的含义以及相关材料,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它首先是一场生产领域的革命,它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生产关系,进而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通过材料以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属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指导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应立足于唯物史观的观点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思路:交通信号灯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信号灯的演变引出本课主题,能让学习内容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本课要旨。另外,高一学生喜欢视觉化的素材,通过图片导入,能迅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氛围,从而增加学习效率。)
图片导入,出示三幅18世纪到20世纪的交通信号灯图片,让学生知道18世纪至20世纪,信号灯从煤气能源到电力能源,再到自动化控制,这一发展历程跟工业革命有关,引出本课课题。
煤气信号灯
电力驱动的信号灯
自动倒计时信号灯
(二)教授新课
1、环节一:两次工业革命基础知识梳理
(设计思路:为了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学生初中时已经学过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先自主填好,课堂上请学生回答检查自主效果。梳理时强调两次工业革命应有起止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答错的问题。)
出示表格,学生已经通过了以往的学习以及课前预习,所以由学生齐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国家
英国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政治前提
英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通过表格,引出问题: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2、环节二: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设计思路:在新教材中,对于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在资金、劳动力、技术上已有相关的描述,所以这一环节着重在政策这一条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材料,让学生理解专利制度的建立不仅刺激人们的创造热情,还推动了技术创新,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从政治前提上分析,英国在18世纪中期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政治保障。除此之外,引导学生从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以政策为例,着重从英国的专利制度上看英国首发工业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
1624年《垄断案》的诞生······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他所受损失3倍的赔偿,并得到两倍诉讼费用的补偿。这部法令规定专利的统一保护期限为14年;涉及专利权的案件要按照普通法的程序进行判决等。
——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
设问:该法案保护的内容是什么?保护了谁的利益?有何积极作用?
预设答案:保护的内容是专利。保护了专利发明者的利益。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
教师总结:是的,在专利制度下,刺激了人们创新的热情,许多下层的工匠或工人,纷纷进行发明创造,通过发明专利,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比如瓦特、法拉第、焦耳等,他们都是工人、学徒出身啊,这些人到了晚年几乎成为名人或者富翁;专利制度不仅为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也使英国从依赖国外进口技术的国家,转变为一个自主发明创新的国家。所以,专利制度的建立是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之一。(出示专利法在各国实行的史实)
补充材料: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案》。
1790年,美国第一届国会通过了专利法案。
1877年,第一个统一的联邦德国的专利法案出台。
教师总结:在英国建立专利制度之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也建立了专利制度,随后一系列的科技发明也横空出世,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比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更多了,同时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就是因为专利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设问:在这些条件当中,哪个条件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呢?请阅读材料二。
(设计思路:结合《共产党宣言》的材料,指出市场条件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让学生理解到,市场不断扩大,旧有的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生产手段的变革,因而发生了工业革命,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这是一种唯物史观的渗透。)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预设答案:市场。
教师总结:对了,市场。新航路开辟之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的中心,到了18世纪,确立了海上霸权的地位,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英国拥有了广袤的海外市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旧有的生产方式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于是就要进行生产手段的变革,动力的革新,由此就开始了工业革命。那究竟什么是工业革命呢?
3、环节三:工业革命的含义
(设计思路:理解工业革命的含义,是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渗透。)
出示工业革命的概念,学生齐读。
补充材料:
“工业革命,也叫技术革命。是一场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类的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教师总结:通过概念,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技术革命,在技术上,利用机器生产取代原来的手工劳动,改变了生产的方式,从而再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探讨一下,工业革命的影响。
4、环节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设计思路:材料三的用途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垄断组织的概念,通过理解垄断组织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其特点和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规律。另外,在探讨工业革命的影响时,我主要分成了三大领域,分别是经济、政治和生活领域,这样的划分适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水平。在研究工业革命对生活领域的影响时,我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因为学生对这领域比较熟悉,所以有利于课堂的讨论氛围。)
(1)工业革命对经济领域有巨大的影响。
教师设问:机器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极大变动,由此便引起了生产组织的变化。那么生产组织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看材料三。(出示材料三)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这适应了大机器生产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组织到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迅速地集中了。垄断组织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在经营模式上,一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分别产生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和垄断组织,并从材料中指出,工厂和垄断组织的出现都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另外,工厂和垄断组织出现后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这符合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垄断组织这一概念他们比较难理解,所以在此环节也插入了垄断组织的含义:
通过概念解释,让学生知道垄断组织的特点及其垄断的内容。
(2)工业革命对政治领域的影响。
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也出现了变化,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教师设问: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一个阶级力量的壮大。你们知道什么阶级吗?
预设答案:工业资产阶级。
教师追问:资产阶级已经拥有雄厚的资金了,但是政治上缺乏实际的权利,所以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所以,在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使得一些国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比如有哪些呢?
出示补充材料:
教师师小结:比如有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5法兰西共和制最终确立等。在这些改革中,有的国家早已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比如英国,通过改革,英国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有的国家通过改革正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比如日本、法国。所以,这就可以说明我们刚刚上课时所讲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前提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了。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人阶级也希望得到一些民主权利,但是,工人阶级在争取民主权利的过程中并不那么顺利的。一开始还是用比较文明的方式进行,比如游行、示威、罢工等,后来演变成暴力冲突,在资产阶级的强力打压下,加上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19世纪的工人运动多数以失败告终,但是却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所以,工业革命也会对思想领域带来重要的影响,这就属于下节课的内容了。
(3)工业革命对生活领域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生产领域技术和动力的革命,它更是一场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革命。那么,工业革命到底从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呢?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时常约2分半钟。
教师设问:根据视频内容,工业革命从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呢?
提问学生,引导学生从生活各方面联系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革,比如饮食、通信、医疗、生活方式、服装,交通工具,思想观念等。
教师小结:工业革命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具体的表现。但是,工业革命究竟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呢?它首先影响的是什么,从而再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呢?
学生活动:出示一些关键词,结合本课前面所讲的一些内容,从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工业革命到底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讨论时间约5分钟。讨论结束后,请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回到工业革命的含义上去,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技术的革命,它最先影响的是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改变了生产关系,出现了工厂和垄断组织,工厂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样的,生产力的提高,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收入增加了,才有了消费的能力,进而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追求时尚,穿得要好,吃的要好、喝的要好;政治方面也一样,生产力发展了,阶级力量壮大,所要求的政治权利就越来越多,从而促进国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政府政策,社会立法,完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所以,我们要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历史上、社会生活上的一切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反观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所作的政策的改变,是不是也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呢?
出示文字材料:
教师小结:一节课的时间太短,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之后几课,我们还会讲到,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的形成以及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等。结束本课学习。
八、教学评价设计
活动任务:
(设计思路:本课用活动任务来进行评价,一方面考察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课堂呈现的史料有限,需要学生课后进行深入的探究,寻找更多相关的史料进行阅读和考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史料,不仅加深对本专题的理解,更让学生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有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符合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
工业革命的遗产有很多,请就工业革命在生活某一方面的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展开调研,收集资料,以手抄报或电脑小报的形式展现。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可取之处
1.史料丰富,培养了史料实证的能力。
本课运用了比较多的史料,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这些史料,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或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这不仅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也是高考历史考核目标与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
2.结合现实,渗透家国情怀。
通过最后讨论以及教师小结等环节设计,让学生结合当今国家的发展状况,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3.立足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本课讲授时,紧紧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着重让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往后的历史学习中能逐渐养成用唯物史观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
由于是新教材试教,本人对教材编排和内容还很不熟悉,讲授内容不够全面,在重难点突破中还需要加强一些。此外,本节课在时间把握上还略显紧张,这或多或少影响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经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去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并且加强阅读、分析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每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和学生互动、交流。
作者:冯振宏
工作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
通信地址:广州市南沙区
邮编:511470
手机号码:183
电子邮箱:52
@qq.com
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垄断商品价格、垄断商品市场。
1832英国议会改革、186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75法兰西共和制最终确立
饮食、建筑、道路、交通、通信、服装、医疗、教育、旅游、环境、化学、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
十九大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生产组织:工厂出现→垄断组织
经济领域
工业革命的影响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政治改革和工人运动
政治领域
马克思主义诞生
思想领域
生活领域
交通、医疗、环境···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