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6 21: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东汉的兴衰
西汉后期形势:
材料一:“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思考:1.依据材料一说说西汉后期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2.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百姓状况: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一、复兴汉室,重归一统——
原因:徭役、赋税繁重
东汉的建立
历史时空
公元前202年
西汉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思考:下列哪些人是东汉的“外戚”?
A、皇帝的弟弟
B、皇帝的叔叔
C、皇帝的舅舅或者妻弟
D、皇帝的子女
公元元年
西汉建立
公元9年
外戚王莽
公元23年
公元9年
王莽新政
农民起义
历史时空
材料二: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依据材料二分析王莽新政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新政的实施加剧了社会动荡。

刘秀
外戚王莽
刘秀于公元
年称帝,定都

史称
。刘秀就是

25
洛阳
东汉
光武帝
东汉建立
公元9年
公元25年
历史时空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光武帝刘秀
公元23年

依据材料三说说东汉建立之初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社会经济萧条、社会矛盾尖锐
二、治国安民,光武中兴

材料三:“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东汉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假如你是光武帝,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维护统治?
学习与探究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释放奴婢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监督官吏惩处贪腐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允许内迁缓解矛盾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后汉书·光武帝纪》
增加了劳动力
缓和了阶级矛盾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简化了政务,整治了官场风气
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加强了民族团结

经济上
政治上
民族关系
西汉
东汉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光武中兴

人口增加,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天下出现兴盛局面
材料六:(光武中兴时)“马放牧,邑门不闭…四夷宾服,家给人足。”
——《后汉书
光武帝记》
BC202年
公元9年
公元23年
公元25年
光武帝刘秀
历史时空

材料五:(东汉初)“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后汉书
光武帝记》
公元220年
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
材料四:
历史时空
BC202年
公元9年
西汉

公元23年
公元25年
东汉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这些盛世的产生有哪些共同原因?
材料七: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人民生活安定…….
材料八: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惩处贪官污吏…..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共同原因:注重减轻百姓负担,以民为本
公元220年

豪强地主经济实力强,拥有私人武装,成为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

材料九:
三、豪强、戚宦乱,朝纲不振
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依据表格算一算:这些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这种现象又隐藏着什么问题呢?

材料十:
三、豪强、戚宦乱,朝纲不振
请大家来排序吧~
1
2
3
4
5
6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5
2
3
1
4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封侯,各地上贡皇帝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他就毒死了汉质帝。
外戚代表——“跋扈将军”梁冀
6
三、豪强、戚宦乱,朝纲不振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人民苦难深重
自然灾害频繁
官逼民反
材料十二: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
(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欺世盗名之徒,反倒被封侯拜相,享尽荣华。)
材料十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出土的东汉陶俑
政治统治腐朽

四、民变四起,黄巾起义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
黄巾起义
四、民变四起,黄巾起义
公元25年
公元184年

1.原因:
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2.时间:
领导人:
口号:
特点:
范围:
结果:
影响:
四、民变四起,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口号: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斗争目标
起义时间
比较黄巾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五、军阀割据,天下大乱
动脑筋:黄巾起义被镇压,是否标志着东汉政权得以长治久安?
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东汉为何会走向兴盛?
又为何由兴盛到灭亡?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统治者顺应民心,
励精图治,
以民为本,
任用贤才,
发展农业生产,
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整顿吏治......
统治者不得民心,
加重剥削人民,
政治腐败,
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与国家统一的发展和巩固是有密切关系的。
        
——白寿彝
请找出白寿彝先生表述的核心观点。
(用原文回答)
秦、西汉、东汉时期的大一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确立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
汉武帝
汉高祖
建立汉朝
休养生息
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
汉武盛世
国大一统
柔术治国
光武中兴
汉景帝
汉文帝
连连看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说明东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情况
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二、光武中兴

材料三:“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