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5380012014200醴陵五中创新班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2020.9)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共45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2.有人认为有一项制度对于秦国的强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秦国统一之前“论功升进和以能取人”的体现,但一统天下后仍实行此制度有一定的滞后性,与暴政和二世而亡有必然的联系。该制度应该是
A.世官制 B.军功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3.“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4.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
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 B.世俗化的倾向加强
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 D.君主专制政体弱化
5.“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朝代应该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6.历史学家蒋廷黻在其1938年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1842年后)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我们”的“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突出表明了
A.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五口通商危害大大地减弱
7.“到了五四的爱国运动,情况大不相同了,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身份却是在校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这里的“破天荒的意义”主要是指
A.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发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下层民众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
8.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指出:“近数年来,世界纱业因为受了经济危机恐慌的影响,棉业先进国家的纱锭,都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唯我国纱业,尚保持与岁剧增的纪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未波及到中国 B.帝国主义没有对华侵略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9. 81年前的今天(10月4日),毛泽东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已经形成 B.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C.形成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思想 D. 彻底清算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思想
left22225010.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
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
C.c段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孤立政策
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推动
11.有人在评价梭伦施政措施时指出:“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意味着( )
A.民主政治体制在雅典正式确立 B.梭伦改革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C.传统贵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D.宗族势力威胁到民主政治发展
12.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13.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 B.人民主权 C.责任内阁制 D.联邦制
14.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促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C.移民政策吸引大量外来移民 D.农村人口迁往英属殖民地
1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6.(12分)一个半世纪前,李鸿章等人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描述晚清以来的中国,今天,中国与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亘古未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留美幼童后来回忆被招选时的情景,说:“当时我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官员来到村里,拜访各住户看哪一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授受西方教育,由政府负责一切费用。有的人申请了,可是后来当地人散布流言,说西方野蛮人会把他们的儿子活活地剥皮,再把狗皮接种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因此报名的人又撤销”。——李书纬《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
材料二:美国于1876年在费城举办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展现和检阅他们强盛的国力,(材料一中的赴美)幼童也参观了这次世博会。在此期间,中国参展官员与幼童有一段对话:问:以此会究有益否?
答: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见识;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合各国友谊,益处甚大。
问:想家否?
答:想也无益,唯有一意攻书,回家终有日耳。
材料三:这些男孩都有君子之风,我们都以他们做我们的榜样, 这是他们国家的荣誉。他们机警、好学、聪明、智慧,能克服外国语言困难,且能学业有成,吾人美国子弟是无法达成的。——《纽约时报》
材料四:学生留美归国后的情况统计表:
职业
人数(人)
职业
人数(人)
职业
人数(人)
职业
人数(人)
国务总理
1
海军军官
14
铁路局长
3
经营商业
8
外交部部长
2
军医
铁路官员
5
政界
3
公使
2
税务官
1
铁路工程师
6
医生
3
外交官员
13
海关官员
2
冶矿技师
9
律师
1
海军元帅
2
教师
3
电报局官员
16
报界
2
合计
99
分别提取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17.(14分)古代中国在“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磨砺下,逐渐积淀完善了一套较成熟的防疫制度举措。
时间
史载措施
秦朝
“睡虎地秦简(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中的《封诊式》)中记载在秦代已经建立了疠疫的确诊标准,而且要求基层及时上报。而且已经要求基层自觉隔离,认为隔离是最直接有效的抗疫方法。为了防止监狱出现大规模疫情,规定尚未定罪但可能判处重罪的疑犯若感染麻风病(疠),或送往“疠所”隔离执行,或定杀之,轻罪者则隔离执行。
汉朝
《汉书·平帝纪》记载官方就派遣医官巡诊疫区,为患者免费施药甚至由皇帝颁行药方。汉平帝元始二年(2 年),如有疾疫,政府将会专门腾空一些舍第对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会稽大疫期间,死者数万,(会稽)太守钟离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北宋
名臣富弼富弼号召官民并举,出粮救灾,并征集住所达十万余分开隔离灾民。同时,以报酬和请功相报动员退休和候任官员,并好生犒劳。最后开放国有“山林陂泽之利”使民自救,并及时安葬尸体。
董煟撰写了第一部处理灾荒专著《救荒活民书》,强调保障救灾粮食(物资)供给,除打开常平仓、发放义仓、劝有米大户卖粮之外,还特别禁止官府“遏籴”(即禁止本地粮食外运)和“抑价”(即压制市场粮价或直接规定官价)。
明清
采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康熙还曾下令强制接种:“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同时特设“查痘章京”一职督办。
(18世纪)清代建立了严格的边境检疫制度,“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代(或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你此时代(或我国古代)防疫政策出台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出发),并谈谈对现在的启示。(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谈到民主选举,许多人认为它的结果体现了多数人的意志。……但这里所谓的“多数”,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总是真正的多数。……2000 年的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获得普选票50,456,002 张,少于民主党竞选对手戈尔的50,999,897 张,但布什因赢得了538 张选举人票中的271 张而当选。……
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选举实践表明,经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多数较为一般,甚至是二流三流人物,……首先是由于西方政府官员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收入并非最高。……在西方的民主体制下,一个过于优秀的人也难于被选民理解并选上,选民如果和候选人差距太大,就很难理解他的思想,也难以确认他上任后会有何作为,因而就不会投他的票。选民最放心的是和自己相差无几的人。
材料三:西方民主政治有其适用限度。……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是近代以来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逐渐出现的,充其量也只有300 多年的历史。既然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在一个非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民主制度就成了荒谬的事情。
材料四:权力平衡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但权力平衡同样也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美国的国会议员为了在本州获得足够多的选票必须首先考虑本州的利益,其次才是国家利益,结果往往是在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间达成某种妥协,而这种妥协常常会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材料五:……如果民众的素质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民主也可能很快滑向民粹,成为“多数人的暴政”。
材料六:……对于一些仿效西方的新生民主国家或地区来说,选举中造谣生事、互揭隐私、贿赂选民、买卖选票、欺骗民众、明打暗杀、自虐自残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使整个选举变得乌七八糟,让不少有识之士为之心寒。……
材料七:1860 年时,美国总统竞选费用为10万美元;1952 年,35 岁的肯尼迪竞选马萨诸塞的国会参议员花费了50 万美元;而到1984 年,美国总统选举经费高达5900 万美元;2004 年又进一步上升到6.93 亿美元;2008 年更是飙升到近24亿美元,高于许多非洲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以上材料节选自张一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七个缺憾》
提取材料信息,归纳西方民主政治有哪些缺憾,对中国有什么现实价值。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馆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景观,林林总总、各具特色的茶馆出现在唐宋以后饮茶普及的中国。至清末,茶馆以江浙地区最为多见,它是人们生活中集社交、集会、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场所。为维持自身的生存,茶馆的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以说书、唱曲等艺术形式招揽顾客,更有开设赌局烟馆以获利等形式。茶馆还是民间进行公平审判的重要场所。在革命之际,茶馆又成为各种消息的传播中心。——选自《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
(1)请根据上述材料中,为茶馆老板编写一个可能在清朝末期民国初年茶馆里演出的小剧本。(8分)
(要求:先写出剧本主题,主题要紧扣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或文化的重大历史现象;剧本的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剧本编写过程完整,史实正确。)
(2)结合中国茶馆的特点,简要说明茶馆的历史是一部典型的市井中国史。(7分)
醴陵五中创新班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2020.9)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共45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A
B
D
A
D
C
A
C
C
B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
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思想观念陈旧,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被民众所怀疑,也表明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从社会上层到普通百姓对西方的认识不全面,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材料二:说明当时通过在西方学习的幼童,有了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为报效祖国的追求,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和西方技术以改变国家命运。
材料三:说明留美幼童勤奋学习,将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落后的形象。
材料四:留美幼童归国之后,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7.(14分)
秦汉之所以能形成依法抗疫的基本举措在于,法家主导的秦律事无巨细之特点,必然会对包括对抗疫各项举措加以考虑。
汉代则因儒家思想的介入,诸如皇帝下“罪己诏”和祈天保佑、减免赋税休养生息、官员身先士卒等道德性的制度举措便应运而生。
宋朝抗疫举措革新则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士大夫知识水准和治理权能的提高,让抗疫制度更加务实。
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知识的输入则让依法抗疫更具说服力。而制度的完善均需虚心总结和大胆改革,例如富弼、董煟、康熙和伍连德之辈。
唯有统合国家和市场资源,充分依赖信息和科技,坚持传统与革新并重,才能在依法防控和治理疫灾上走出中国特色之路。
18.(14分)
西方民主不一定代表多数人意志;西方民主选举往往无法产生最优秀的领袖;西方民主政治有其适用限度;民主对决策有消极影响;民主可能滑向民粹;民主选举冲击社会道德;民主政治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特别是其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15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