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系列测评卷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一上册系列测评卷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12 11:1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
D.生物都能繁殖
2.下列能体现生物体具有生殖特征的一项是(D)
A.飞蛾扑火
B.惊弓之鸟
C.望梅止渴
D.孔雀开屏
3.《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A)
A.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都能自由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4.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一项是(A)
A.夜间,偶然发现流星划破夜空
B.观察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记录
C.用摄像机拍摄昙花开花的全过程
D.用录音机记录某种鸟的叫声,并进行分析
5.犀牛成群生活时,如果遇到狼群,雄牛会围成一圈,头朝外面,把雌牛和小牛围在圈内,避免被狼伤害,这种现象称为(B)
A.竞争
B.合作
C.捕食
D.寄生
6.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把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B)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如图绘出了5种鱼的耐盐范围和耐温范围,在这5种鱼中,哪一种是北极海洋的特有种?
哪一种只能生活在热带湖泊中?哪一种的分布最广泛?(D)
A.1、2、3
B.5、3、4
C.3、4、2
D.2、1、5
8.“朝蝇暮蚊”揭示了哪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光照
9.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五千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D)
A.水
B.温度
C.空气
D.风
10.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互为对照的是(A)
A.阴暗、明亮
B.潮湿、干燥
C.明亮、潮湿
D.阴暗、干燥
11.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B)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各5条
D.除土壤干湿不同,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12.图中的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丙各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B)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13.下列事例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D)
A.尺蠖的形状与树很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14.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大熊猫因其传统食物箭竹开花死亡而挨饿,这种现象属于(B)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应激性
D.反射
15.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或改变环境”的是(A)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6.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应生理功能,生活习性适应环境。下列不能说明这个道理的事例是(D)
A.仙人掌叶变成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茎变得肉质肥大,储藏水分
B.竹节虫形态酷似竹枝
C.苔藓植物无输导组织,长得矮小
D.如果没有太阳光,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会灭亡
17.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
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
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18.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C)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生物的种类繁多
D.生物的种类较少
19.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A)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动物和植物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所有生物
20.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B)
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生物为食
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
D.消费者的数量太多
21.下列哪项描述的是生态系统(B)
A.河边上一簇簇美丽的月季
B.远处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
C.鱼缸内一群艳丽的锦鲤
D.坝上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
22.(威海市中考)下列关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
B.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
23.下面四幅图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每个图形的最底层都表示生产者。其中,可以表示“草→虫→山雀→食雀鹰”这一食物链的是(D)
24.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图,含这些生物构成了1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
A.甲→乙→丁→丙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申
D.丁→丙→乙→甲
25.(益阳市中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D.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自然界的生物可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每种生物都能永远地适应环境。(×)
(3)自然界中所有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4)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只是互助,不存在竞争。(×)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7)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我们可以随意地利用它。(×)
(8)如果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也可能造成影响。(√)
(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之所以被称为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
27.(10分)如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图1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3)若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草
(4)若图1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
(5)若图1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28.(8分)(枣庄市中考)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能,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农作物→家畜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家畜,属于分解者是食用菌、蚯蚓。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4)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其原因是生物种类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
29.(9分)图1是某同学在公园里做完调查之后,根据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绘制的一幅结构示意图,根据你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解答他的一些疑惑。
(1)图1中的A、B代表的是生物类群,甲代表的是某些物质,请帮他将该结构图补充完善。
A.植物
B.腐生的细菌、真菌
甲水分、二氧化碳、无机盐
(2)如果你对图1的完善与该同学的设想一致,那么此图能否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能。请写出图中的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蛇,从进化水平看,在该食物链中最高等的生物是蛇。
(3)图1较完整地描绘了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质循环现象,图中所有的生物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后来,该同学发现人们在该生态系统中大肆捕杀蛇,他十分焦急,就和同学们做了很多广告牌进行生态宣传,后来该现象得以制止。图2是该同学对该生态系统长期跟踪调查后统计的蛇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在图2中画出同时期黄雀的数量变化大致曲线。
答:如图所示。(只要上下位置和变化趋势符合题意即可)
30.(13分)小明为研究“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他设计了一组探究活动。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报告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土壤的湿度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a.1只鼠妇
b.10只鼠妇
c.湿土
d.土
e.铁盒
f.玻璃板
g.纸板
h.阴暗
i.明亮
j.潮湿
k.干燥。
请选择本实验要用到的材料用具b、c、d、e、g。(填字母)
实验装置:在铁盒内以横轴中线为界,左右两侧分别放置c、d,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j、k两种环境。(填字母)
方法步骤:
①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②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注意两侧的中央放的鼠妇数量要相等
③每分钟统计一次两侧的鼠妇数目,要统计10次。
④实验结果:鼠妇大多爬向了装湿土的一侧。
(4)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可将鼠妇在不同湿度下的分布数量记录下来。
①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是控制唯一变量,其他条件应完全一样。
②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减小实验误差。
(5)得出结论: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测评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A
4.
A
5.
B
6.
B
7.
D
8.
D
9.
D
10.
A
11.
B
12.
B
13.
D
14.
B
15.
A
16.
D
17.
A
18.
C
19.
A
20.
B
21.
B
22.
A
23.
D
24.
A
25.
D
二、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27.
(1)
分解者
(2)
4
(3)

(4)
猫头鹰
(5)
大量减少
28.⑴太阳能
农作物→家畜
⑵家畜
食用菌
⑶多级
能量利用率
⑷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种类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
29.
(1)
植物
腐生的细菌、真菌
水分、二氧化碳、无机盐
(2)

植物→蝉→螳螂→黄雀→蛇

(3)
循环现象
(4)
答:如图所示。(只要上下位置和变化趋势符合题意即可)
30.⑵土壤的湿度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⑶b、c、d、e、g
c、d
j、k
相等
鼠妇大多爬向了装湿土的一侧
⑷控制唯一变量,其他条件应完全一样
减小实验误差
⑸土壤的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