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永威学校高三年级地理尖子生能力优化提升
自主练习试卷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当地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②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③河流均为内流河,水量小,湖泊均为咸水湖;④以草原、荒漠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来自于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遇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B.来自天山冰雪融水补给较多
C.纬度高温度低,地表水蒸发微弱 D.河流汛期在夏季
3.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关于东西两部分盐度高低差异及最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盐度低,因为东部降水多于西部 B.东部盐度高,因为东部湖水蒸发更旺盛
C.西部盐度低,因为西部有河流淡水的汇入 D.西部盐度高,因为西部湖水下渗严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2为“丝绸之路经济带2014年中国与荷兰三大产业构成示意图”。读图2,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2014年中国与荷兰产业结构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荷兰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为主
B.荷兰以第三产业为主,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且比荷兰发达
D.荷兰的第二产业比重小且比中国落后
5.“丝路经济带”西部的荷兰与哈萨克斯坦两国的景观差异显著,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读图3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6~7题。
6.与a地相比,b地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因为b地
A.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B.沿岸有暖流经过,对b地增温增湿
C.冬季西北风南下,被所经过的海域增温增湿,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
D.受赤道低压的控制,气流辐合上升
7.关于乙地主要的灾害类型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 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 B.洪涝 地形乎坦,排水不畅
C.旱灾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D.寒潮 大陆性气候典型
读下图欧洲部分区域简图,回答8~9题。
8.甲为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该区
A.资本集中程度高 B.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C.生产过程较分散 D.以高技术工业为主
9.与图中乙处经济作物密切相关的工业部门是
A.家具制造业 B.葡萄酒酿造业 C.服装工业 D.制糖工业
下图为“某大陆的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流经甲、乙两海区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为暖流,乙处为寒流
B.甲地表层海水盐度大于乙地
C.流经甲、乙两海区的洋流都是盛行风吹动形成的
D.甲附近海区因洋流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乙附近没有大型渔场
11.下面关于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B.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C.丙地地广人稀,农业管理较为粗放
D.丙地所在国城市密集,农产品就近供应城市市场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祥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能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该省(区)可能是
A.台湾 B.甘肃 C.湖南 D.新疆
13.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于M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好
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更强
14.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A.蒸发量大,加剧水分不足 B.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
C.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 D.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
日本东京人口多、密度大,是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1958年就确定了新宿、涩谷、池袋三地各司其职的副中心。新宿副中心的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云集于商务区,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零售批发业、服务业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下图为新宿用地规划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东京设立多个副中心有利于
①提高城市等级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分散城市职能 ④增加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新宿设置较多“临时”“延续”“预留”区域,目的在于
A.作为未来化学工业用地 B.留有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
C.分隔功能区,避免互相干扰 D.接纳其他中心城市的扩展
17.中心城市与副中心
A.相距不宜超过城郊热力环流圈 B.规模上相当
C.主体功能上要相辅相成 D.服务范围上要有所差别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6日0时25分,日本九州岛(32.75°N,130.80°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此次地震震源附近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日本此次地震所处板块交界处多
①海岭 ②断层 ③海沟 ④造山带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9.此次地震可能
A.导致大阪工业生产全部停产 B.诱发九州岛雪崩
C.威胁附近核电站安全 D.诱发强烈的台风灾害
20.此次地震发生时
A.福冈昼短夜长 B.纽约市民正在吃早餐
C.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小麦播种季节 D.伦敦日影朝向西北
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口的中国第三大岛。长江口自上海向北,经长兴岛后就可抵达崇明岛。近50年来,长江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下图是上海一长兴岛崇明岛横断面0m以下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等深线深度变化表明长江口
A.水流速度减慢 B.海水人侵严重 C.泥沙迁移量大 D.岛屿面积扩大
22.千百年来,上海至长兴岛段长江口主要伸展方向与崇明岛滩淤的主要方向分别是
A.东南、东北 B.东北、东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南
西班牙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以旱作农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班牙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灌溉技术,扩大耕地灌溉面积,使大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大增,占农业产值比重曾高达80%以上。欧盟正式成立后,西班牙政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莱、花卉、果树等园艺业,与法国形成农业一体化,农产品主要面向欧盟市场,成为“欧洲莱园”,园艺业产值达到农业产值的40%以上。据此完成23~25题。
23.西班牙种植小麦的季节是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冬末春初
24.促使西班牙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小麦产量降低 D.气候条件的变化
25.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发展园艺业的优势是
A.接近消费市场 B.技术水平高 C.交通运输便利 D.低温冷害少
我国古代的城市大多是规划建设的。建城先筑城墙,城墙多呈四边形,四面墙的正中各开一扇大门。根据需要,四角可开角门,城的正中设官府衙门,衙门东西两侧设市场,平民居住区以及手工业作坊再向市场以外延伸。城内道路多呈东西、南北走向(如下图)。读图,完成26~27题。
26.与现代城市相比,我国古代城市的建设形式所具备的特点是
A.经济规模大 B.军事防卫功能强 C.行政区占地广 D.无工业生产能力
2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部分城市拆除了城墙,但仍保留了市内道路系统,这些道路系统已不能适应现代交通的发展。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及方便居民出行,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增加放射形道路②充分利用内河交通③增加城内高速公路 ④建设 环城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泊或海域)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图中的河流
①分叉多②易改道 ③流量不稳定④多为地下暗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图中的扇三角洲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
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由 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补充拓展: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答案:
1-5: CBCBB 6-10: CACBD 11-15:ADCAC
16-20: BCACC 21-25: CACAD 26-30:BD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