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化学(鲁教版)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08: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化学(鲁教版)单元检测
[范围: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
A.偶然的巧合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烟花燃放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3.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正在交谈。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4.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5.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探究,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6.在镁条燃烧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
A.燃烧匙 B.酒精灯 C.坩埚钳 D.石棉网
7.在实验室操作练习中,王明同学观察记录了下列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
①通过品尝某包白色固体是否有咸味确定其是不是食盐
②取用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
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
④在进行锌和盐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粒的试管中多加盐酸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9. 先将甲物质置于托盘天平右盘称量,再将乙物质置于左盘称量。若两次都使用了游码,且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均相等,则甲、乙的质量关系是 (  )
A. 甲小于乙 B. 甲等于乙
C. 甲大于乙 D. 不能确定
10.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 (  )
A.隐形飞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
11.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
12.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C.火焰分为三层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13.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如图关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描述错误的是 (  )
二、填空题(共58分)
15.(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氢原子:      。 (2)氧原子:      。 (3)氢气:      。?
(4)氧分子:      。 (5)水:      。?
16.(2分)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但我们却无法看到构成水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水分子模型来表示水的结构。如图所示是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其中的每个单元表示的就是一个水分子,而每个单元中的大球代表氧原子,小球代表氢原子。
(1)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一烧杯水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    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H”表示氢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则水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
17.(3分)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18.(10分)图1-C-6中A~H为实验室常用的八种仪器。
(1)写出下列各仪器的名称。
A.     ;C.     ;D.     ;F.     ;G.     。?
(2)给仪器H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
(3)给仪器H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      。?
(4)在实验室里,一般用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所加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
(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为  。?
19.(6分)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1-C-7所示的过程。
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方法中,    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烧。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制造电灯的过程需要设计灯的形状,研制发光效率高的灯丝以及透光性能好的玻璃。这些过程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蜡烛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黄光 D.生成小水珠
20.(7分)实验室常用的基本操作。
(1)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      ,固体只需         。处理剩余药品的正确操作是          。?
(2)请填写下列实验操作的目的。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防止 。   ?
②用胶头滴管取液后,应保持胶帽在上,目的是防止 。   ?
③取用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横放,再用药匙或纸槽小心地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目的是避免                      。?
④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目的是防止 。?
21.(7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    操作相似,看到水瓶中有热气冒出,这时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洗碗或水杯时可根据               判断已经洗净,与玻璃仪器洗净的判断方法相似;厨房里的色拉油用  (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  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
22.(8分)图是某同学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图中错误之处有:
(1)                 ;(2)                 ;?
(3)                 ;(4)                 。?
23.(10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称取的食盐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g。?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液体,在图乙的基础上,应该用      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4.(4分)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阿杜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
25.(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数字化实验:
(1)该小组把测试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的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坐标图(图乙)所示,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    (填“X”“Y”或“Z”)。Y的体积分数在60 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2)实验中,200 s时没有被采集数据的其他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占所有气体体积的百分比)为    。?
(3)由实验采集的数据分析,你认为呼出气体与人体吸入的空气比较,组成上发生的变化是  。?
参考答案与部分提示
1.A [解析] 化学实验的成功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案,另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并不是通过偶然的巧合就能成功的。
2.B [解析] 烟花燃放、粮食酿酒和光合作用的变化中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而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3.C [解析]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C [解析] 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俯视都会造成误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连接仪器时,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5.C
6.A [解析] 燃烧匙一般用于粉末状固体的燃烧,镁条燃烧不能放在燃烧匙内,应用坩埚钳夹住。
7.D [解析] 实验室中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能品尝,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反应后的剩余物应倒入指定容器内,然后再对试管进行清洗。取用药品时,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 mL)取用液体。
8.A [解析] 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9. A [解析] 由左盘内质量=右盘内质量+游码所示质量可知,甲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示质量,乙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所示质量,所以甲物质的质量小于乙物质的质量。
10.C
11.D [解析] 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12.A [解析]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
13.B [解析] 刮风下雨、花落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4.B [解析] 将注射器活塞向里推,则长颈漏斗中出现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5.(1)H (2)O (3)H2 (4)O2 (5)H2O
16.(1)水分子 (2)H2O
17.bc
[解析]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约成45°角;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可将试管平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应竖直向上放置。
18.(1)漏斗 胶头滴管 量筒 酒精灯 集气瓶
(2)13 (3)向下倾斜 (4)漏斗 23
(5)水在仪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9.(1)电灯
(2)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 石蜡蒸气燃烧 一定
(3)设计灯的形状
(4)D
20.(1)1~2 mL 盖满试管底部
放入指定容器中
(2)①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液体药品倒流腐蚀胶帽或沾污试剂
③药品沾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上
④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21.(1)倒放 药品 物理变化
(2)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细 广
(3)C
22.(1)试管夹没有夹在距管口13处
(2)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
(3)没有用外焰加热
(4)酒精灯内酒精体积超过了酒精灯容积的23
23.(1)7.4 2.6 (2)42 胶头滴管 (3)小于
24.用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解析] 从题中实验探究得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使水沸腾所用时间最短,即用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25.(1)X 水蒸气冷凝 (2)76.73%
(3)呼出气体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高
[解析] (1)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因此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Y的体积分数在60 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2)由图示可知:200 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3.67%-2.50%=76.73%。(3)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消耗氧气,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呼出气体比人体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