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08: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蔗糖是一种常见的甜味剂,关于蔗糖的下列内容中,不是化学研究的是( )
A.蔗糖的组成 B.蔗糖的产地 C.蔗糖的性质 D.蔗糖的结构
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呼吸 B.水结冰 C.酒精燃烧 D.光合作用
3.酒精是生活中党见的一种物质,酒精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液体 B.具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 D.可以燃烧
4.判断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蜡会熔化 B.发光 C.放热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自来水 C.糖水 D.食盐水
6.小华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结合生物学知识指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可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得出结论 D.交流与表达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用作导线 B.用大米酿酒 C.用酒精降温 D.用铁铸锅
8.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B.化学只能研究现有的物质,不能创造新物质
C.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利用物质 D.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
9.判断一种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
A.是否发光 B.是否放热 C.是否产生气体 D.是否生成新物质
10.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是生产不含化学成分的物质
B.绿色化学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污染原料
C.绿色化学充分利用物质,力图实现零排放
D.绿色化学的核心观念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1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12.“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 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 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13.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
14.对蜡烛及其燃烧产物的探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许多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关注实验场所的卫生 B.关注物质的性质
C.关注物质的变化 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1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45分)
16.(13分)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完成下列空白。
(1)铜是    色,自来水是    色。
(2)描述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味精    ,花生油    。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一例:        。
(4)将芝麻油滴到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说明芝麻油的密度    水的密度。
(5)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能燃烧的物质:
液体        ;气体        。
17.(10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并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游泳池中的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②木炭用于取暖;③食醋能与纯碱反应产生气体;④白云变成雨滴或雪降落到地面;⑤铁钉能变成铁锈;⑥煤燃烧后留下一堆灰烬;⑦水能结成冰;⑧铁矿石冶炼成铁;⑨酒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燃料;⑩蔗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1)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5)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
18.(10分)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它可以在空气中点燃。取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带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粉末。根据上述有关镁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用砂纸打磨镁带时, (选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由   (填物质的颜色、状态,下同)生成   ,该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镁带燃烧时的现象是       。
19.(12分)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5%
X 21% 15%
Y 0.03% 3.68%
水 0.06% 5.44%
其他 0.91% 0.88%
(1)X、Y是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X是 ,Y是 。
(2)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
(3)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
(4)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原因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20.(16分)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可知,蜡的物理性质有 、 、 。
(2)点燃蜡烛,把一根小木条横放在蜡烛火焰中(如右图所示),约1 s后取出,观察到小木条的 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出现无色液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
(4)用嘴吹灭蜡烛,观察到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生成,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烟,可将蜡烛重新点燃,据此分析,白烟具有的化学性质有 。
21.(9分)雪碧是同学们喜欢的一种饮料,摇动瓶内的雪碧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原来雪碧中溶解了许多二氧化碳,振荡时二氧化碳会从雪碧中逸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从雪碧中逸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操作 现象 结论



附加题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焚烧秸秆,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2.下面是某同学实验现象的记录:取一块金属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观察到切面呈银白色,受氧气影响,切面很快变暗,把这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产生咝咝的响声,钠球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试根据以上记录,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1期《同步能力测试题(1)》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2.B 3.D 4.D
5.A
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B
7.B
提示: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铜用作导线是利用其导电性,用酒精降温是利用酒精挥发时吸收热量,用铁铸锅利用导导热性,都是物理性质。
8.B
提示: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化学不仅研究现有的物质,还创造新物质。
9.D 10.A 11.D
12.A
提示:伐薪是用工具砍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烧炭是将木头燃料制得炭,属于化学化学。
13.C
提示:蜡烛成灰是指蜡烛燃料烧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4.A
提示:化学学习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15.D
提示: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得知: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更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更高,响亮入的气体不是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是纯二氧化碳,呼出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不是极易溶于水。
16.(1)红色(或紫红色) 无 (2)固体 液体 (3)酒精(或汽油、食醋等)(4)小于 (5)酒精(汽油、煤油等) 天然气(沼气、液体石油气等)
17.(1)①⑦⑩  (2)③⑤  (3)④  (4)⑥⑧  (5)②⑨
提示: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变化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指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化学变化是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描述性质一般带有“能”、“会”、“易”、“难”等字。
18.(1)没有 (2)银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化学变化 (3)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提示:镁带用砂纸打磨时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燃烧前镁带是银白色固体,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由于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镁带燃烧的现象可从题中找到。
19.(1)氧气 二氧化碳 (2)氧气 (3)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 (4)呼吸产生了气体,使气体的总体积增加
提示: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所以X是氧气,Y是二氧化碳。根据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液滴,故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 如果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即可证明。虽然氮气在呼吸过程中不被消耗,由于呼吸过程中有气体生成,使得气体的总体积增加,所以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小。
20.(1)硬度较小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的小 (2)c 外焰 (3)二氧化碳 水(两者的顺序不限) (4)可以燃烧(或具有可燃性)
提示:蜡烛可用小刀切割说明其硬度较小;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小木条c处最先炭化;用燃着的木条通过白烟可点燃蜡烛,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21.
操作 现象 结论
打开雪碧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振荡雪碧的瓶子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题意利用振荡瓶子可使二氧化碳从中逸出,因此可用导管将振荡时雪碧中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附加题
1.B
提示: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萝卜变酸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属于化学变化;蛋壳与食醋反应产生气体,属于化学变化;焚烧秸秆、点燃烟花都属于化学变化。
2.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比水的小,熔点低;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能与氧气反应
提示:钠能用小刀切下,说明硬度较小;切面呈银白色,说明钠是一种银白色固体;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能使之变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较低;钠的切面在氧气作用下变暗,说明钠能与氧气反应;放入水中会四处游动,说明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钠越来越小,钠能与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