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步入化学殿堂》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不同的是
A.纸张的燃烧
B.糯米酿甜酒
C.炸药的爆炸
D.湿衣服晾干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以下生活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葡萄酿酒;②磨豆浆;③瓷碗破碎;④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⑤气球充气过多爆炸;⑥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④⑥
D.④⑤⑥⑥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氧气可供给呼吸
D.天然气用来煮饭
6.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西瓜榨成西瓜汁
B.玉米酿制成酒精
C.石蜡熔化成蜡油
D.铝块压制成铝箔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音乐喷泉
B.石墨导电
C.干冰升华
D.焰火表演
8.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黄瓜切成片
B.西瓜榨成汁
C.冰棒化成水
D.大米酿成酒
9.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瓷碗破碎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渍
D.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10.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11.近期,一部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热播,该片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了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C.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1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食物变质
D.动物呼吸
1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食物腐烂
C.石灰石分解
D.镁条燃烧
二、推断题
14.实验推理题:
小明同学在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白色粉末A,其残损标签显示A是一种常见的钠盐。她想确定其成分,便取了少许固体A先进行加热,发现它没有明显变化,然后继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假设所有能发生的反应都充分反应;图中部分产物省略未呈现)。
根据上述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D中,肯定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⑤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步骤⑤中的实验现象,小令同学分析并推断出溶液A中还混有NaCl。
你同意她的观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进行实验研究,已知A中可能含有K2CO3、KCl、Fe2O3中的一种或多种,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问题(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
(1)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溶液G中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写出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题
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_____,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_____,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17.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教材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教材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为),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水的试管中;
③从试管中取出溶液,将其加入有水的试管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中取出溶液,将其加入有水的试管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溶液中有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取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的体积.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下列教材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________.
.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________.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溶液,将其加入有水的试管中
.将高锰酸钾晶体放入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________.(用式子表示)
四、计算题
18.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具体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将体积换算为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如图Ⅰ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是用于测量CO2体积的装置.
(1)写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①
②
,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若在实验室中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将B中装置②加装网罩,可以用于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Ⅰ装置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应选择
(填“A”或“B”)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
,为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此时读数的变化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3)下表是三个实验小组按方案所测得的数据.
小组
取用石灰石样品质量
测得CO2的质量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一
2.5g
1.32g
120%
二
2.5g
0.88g
?
三
2.5g
1.1g
100%
Ⅰ第一、三小组测定结果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氯化氢;
②盐酸量不足;
③没有将发生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
Ⅱ第二小组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根据数据计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9.维生素()又名抗坏血酸,它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遇热、碱和重金属离子容易分解。人体长期缺少维生素,其抵抗能力减弱,容易患感冒等疾病。生活中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维生素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
(2)维生素的化学式量是______,维生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3)维生素的物理性质:______。(写出两点)
(4)维生素的化学性质:______。(写出一点)
参考答案
1.D
2.C
3.D
4.C
5.A
6.B
7.D
8.D
9.C
10.C
11.C
12.A
13.A
14.Na2CO3
CO2
CO2+Ca(OH)2=CaCO3↓+H2O
Na+、Ca2+
NaCl+AgNO3=AgCl↓+NaNO3(或CaCl2+2AgNO3=2AgCl↓+Ca(NO3)2)
不同意
第④步就生成氯化钠,要想分析推断出溶液A中是否还混有NaCl,需要定量计算
15.
K2CO3、Fe2O3
Cl-
FeCl3+3KOH===Fe(OH)3↓+3KCl
复分解反应
16.(1)热水
氧气(或空气)
能
(2)②③①④③
错答不得分。
17.小于;
;
;
.
18.(1)长颈漏斗;酒精灯;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2)A;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反应前后两边液面相平(3)80%
19.3
20
176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分解
答案第2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