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化学拓展课程第3章《化学中的平衡》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高中化学拓展课程第3章《化学中的平衡》检测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21: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中的平衡》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醋酸溶于水:CH3COOH=CH3COO-
+
H+
B.NaHCO3溶于水:NaHCO3=Na+
+
H+
+
CO32﹣
C.NH3通入水中:NH3·H2O
NH4++OH﹣
D.Na2SO4溶于水中:Na2SO4
2Na+
+
SO42-
2.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乙醇:。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CO全部转化为乙醇,其转化率达到100%
B.CO和H2的正反应速率之比为
C.该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A(g)+3B(g)2C(g)+2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体系的总压恒定
B.2v(B)正=3v(C)逆
C.c(A):c(B)=1:3
D.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C,同时生成2molD
4.室温下,将等浓度等体积的弱酸HA和HB与NaHCO3反应放出CO2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酸性:HAB.pH均为4的HA和HB溶液中和等量NaOH时,所需HA溶液体积小
C.pH均为9的NaA溶液和NaB溶液相比,Na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D.浓度均为0.1mol/L的NaA溶液和NaB溶液相比,Na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5.室温下,用0.1
mol/L
的盐酸滴定相同浓度的25
mL溴化肼(N2H5Br)溶液,已知肼(N2H4)是二元弱碱,N2H4+H2O
N2H5+
+
OH-
Kb1
=
1.0
×
10-6,N2H5+
+
H2O
N2H62+
+
OH-
Kb2
=
1.3
×
10-15,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2H4与硫酸反应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N2H6(HSO4)2
B.b点表示盐酸与溴化肼恰好完全反应:c(Cl-)=c(Br-)>c(N2H62+)
C.a点对应的溶液中:c(Br-)+c(OH-)

c(N2H5+)+2c(N2H62+)+c(H+)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Cl-)>c(Br-)>c(H+)>c(N2H62+)>c(N2H5+)>c(OH-)
6.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1
mol·L?1
NH4NO3溶液中:c()>c()>c(H+)>c(OH?)
B.溶有等物质的量NaClO、NaHCO3的溶液中:c(HClO)+c(ClO?)=c(CO32?)+c(HCO3?)+c(H2CO3)
C.向10
mL
0.2
mol·L?1
NaCl溶液中滴入2
mL
0.1
mol·L?1
AgNO3溶液,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c(Cl?)>c(Ag+)
D.常温下pH=2的醋酸与pH=12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H3COO?)>c(OH?)>c(H+)
7.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夏日的傍晚常常看到万丈霞光穿云而过美不胜收
B.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去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
C.食品加工厂利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
D.过滤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的电离方程式:
C.溶液显碱性:
D.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9.现有室温下pH
=
12的两种溶液:①氨水
②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
B.两溶液中c(NH4+)
=c(Na+)
C.取等体积的两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体积①<②
D.分别稀释到pH
=
10,两溶液所加蒸馏水的体积:②>①
10.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易与结合生成,因此具有输氧能力,吸入肺中发生反应: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浓度达到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与反应的平衡常数
B.当与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C.人体吸入的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越少
D.将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舱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逆向移动
1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
?
L-1、0.3mol
?
L-1、0.2mol
?
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A.Z为0.3mol
?
L-1
B.Y2为0.4
mol·L-1
C.X2为0.3mol
?
L-1
D.Z为0.4mol
?
L-1
12.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浓度的①NH4C1、②(NH4)2SO4、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c(NH4+)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B.Na2CO3溶液中,2c(Na+)=c(CO32-)+c(HCO3-)+c(H2CO3)
C.10m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刚好等于7,所得溶液体积V(总)≥20mL
D.0.1?mol/L的CH3COOH溶液和0.1?mol/L的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c(OH-)=c(Na+)+c(H+)
二、实验题
13.某实验小组对FeCl3分别与Na2SO3、NaHSO3的反应进行探究。
(甲同学的实验)
装置
编号
试剂X
实验现象
I
Na2SO3溶液(pH≈9)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II
NaHSO3溶液(pH≈5)
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
(1)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结合化学用语说明浓盐酸的作用:。
(2)甲同学探究实验I的电极产物______________。
①取少量Na2SO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证明产生了。
②该同学又设计实验探究另一电极的产物,其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I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实验)
乙同学进一步探究FeCl3溶液与NaHSO3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完成实验并记录如下:
装置
编号
反应时间
实验现象
III
0~1
min
产生红色沉淀,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
1~30
min
沉淀迅速溶解形成红色溶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之后几乎无色
30
min后
与空气接触部分的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浅橙色
(4)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的可能原因。

Fe3++3
Fe(OH)3
+3SO2;②___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溶液中Fe3+、、OH-三种微粒会形成红色配合物并存在如下转化:
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1~30
min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6)解释30
min后上层溶液又变为浅红色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7)分别对比I和II、II和III,FeCl3能否与Na2SO3或Na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有关(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
14.(一)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3)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0.100
0
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50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第三次
25.00
0.22
26.76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
(二)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
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15.元素X、Y、Z、M、N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且M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的2倍,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在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Z与N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2)X与Y可分别形成10电子和18电子的分子,写出该18电子电子转化成10电子分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分解反应)。
(3)下图表示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两种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的转化关系,请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A、B均为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且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1:1。若在各自的水溶液中,A能抑制水的电离,B能促进水的电离,则A的化学式为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
16.I.
室温下,分别在2
mL
,0.1
mol/L
HCl与0.1
mol/L
CH3COOH溶液中投入足量镁条。
(1)反应前两溶液的pH:pH(盐酸)
_______
pH(醋酸)(选填“>”、“<”或“=”,以下2空相同)。
(2)开始时与镁条反应的速率:v(盐酸)
________v(醋酸)。
(3)最终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盐酸________醋酸。
(4)反应前盐酸中c(OH-)=_________mol/L。
II.
分别在2
mL
氢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镁条。
(5)开始时与镁条反应的速率:v(盐酸)_____v(醋酸)(选填““>”、“<”或“=”,以下2空相同)。
(6)两种酸起始的物质的量浓度:c(盐酸)
______c(醋酸)。
(7)最终生成氢气的的物质的量:盐酸______醋酸。
III.
已知次磷酸H3PO2是一元弱酸,20℃
时的电离常数K

0.1。
(8)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K的表达式:K=________,
0℃
时,0.2
mol/L
H3PO2溶液的pH
=_____(平衡时c(H3PO2)不做近似处理)。
17.(1)已知常温时,0.1mol/L醋酸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则该溶液的pH=_____,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______。
(2)向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导电性随加入水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①a、b、c三点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
②a、c两点对应的溶液分别吸收氨气,若两溶液最终pH均为7(25℃时),则a点溶液中的c(CH3COO-)_______c点溶液中的c(NH4+)。(填“<”、“>”或“=”)
(3)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式
CH3COOH
NH3·H2O
H2CO3
HCN
电离平衡常数
1.7×10-5
1.7×10-5
K1=4.3×10-7
K2=5.6×10-11
K=5.0×10-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H2CO3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a2=_______。
②25℃时,向0.1mol?L-1的氨水中缓缓通入CO2气体的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表达式的数值变小的是___。
A.
B.
C.
D.
③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四、计算题
18.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2N2(g)+6H2O(l)4NH3(g)+3O2(g)
△H
=
akJ?mol-1
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K
303
313
32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8
6.0
①该反应的a______0(填“>”、“<”或“=”)
②已知:N2(g)+3H2(g)3NH3(g)
△H
=
-92.4kJ?mol-1
2H2(g)
+
O2(g)==2H2O(l)
△H
=
-571.6
kJ?mol-1
则2N2(g)
+
6H2O(l)4NH3(g)
+
3O2(g)△H
=
_________。
19.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A点、B点分别表示25℃和100℃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则表示25℃的是________(填“A”或“B”)。100℃时,在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mol?L﹣1

100℃时,5×10﹣5
mol?L﹣1的H2SO4溶液与pH=9的Ba(OH)2溶液混合后pH=7,则混合前H2SO4溶液与Ba(OH)2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
20.已知在室温时,碘化铅的溶度积(Ksp)为7.1×10-9。计算室温下碘化铅饱和溶液中Pb2+和I-的浓度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D
6.B
7.D
8.C
9.B
10.B
11.B
12.D
13.Fe3++3H2OFe(OH)3+3H+,盐酸抑制氯化铁水解
足量盐酸和BaCl2溶液
取少量FeCl3溶液电极附近的混合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产生了Fe2+
3SO32-+2e-+H2O=SO42-+2HSO3-
H++HSO3-=H2O+SO2
生成红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红色配合物生成橙色配合物的速率较慢;在O2的作用下,橙色的HOFeOSO2浓度下降,平衡不断正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无色
反应后的Fe2+被空气氧化为Fe3+,过量的电离提供SO32-,溶液中Fe3+、SO32-、OH-三种微粒会继续反应形成红色配合物
溶液pH不同、Na2SO3、NaHSO3溶液中SO32-浓度不同(或Na2SO3与NaHSO3不同,或Na2SO3与NaHSO3的阴离子不同)、反应物是否接触形成红色配合物
14.D
26.10
c(NaOH)=0.1061
mol·L-1
c(K+)=c(CH3COO-)>c(H+)=c(OH-)
c
15.(1)NaCl;(2)H2O22H2O+O2↑;
(3)
2SO2+O22SO3;(4)
NaOH;NaClO。
16.<
>
=
c(OH-)=10-13
mol/L
=
<
<
H3PO2H2PO2-
+
H+
c(H2PO2
)·c(H+
)
/·c(H3PO2)
1
17.4
10-7
c>b>a
>
AC
CN--+CO2+H2O=HCN-+HCO3-
18.>
+1530.0
kJ?mol-1
19.A
1×10﹣12
9:1
20.c(Pb2+)=1.2×10-3mol·L-1,c(I-)=2.4×10-3mol·L-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