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冰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学会12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灵地优良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文本对话:通过词、句的品读,分析诺尼和尼玛可的心理,感受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和要表达的感情;?
与心灵对话:探讨小说的主题,感悟爱的力量,人性的良善;可能的话,联系到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
??
教学课时: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图片)
??在众多的动物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
??而在遥远的地球北极,茫茫冰雪世界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与狗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有谁能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吗?(请生谈)
??在北极地区土生土长的爱斯基摩犬,能适应零下40℃以下的严寒,顶风冒雪拉着雪橇在冰原上飞驰。他是人类的得力助手,是严寒地带既积极又勤力的工作犬。爱斯基摩人为每一条雪橇犬都起了一个名字。有名字意味着平等,这是因为狗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浮冰上》,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地球北极地带一个少年和一条爱斯基摩犬的故事。请打开课文《浮冰上》。
二、文本对话(感受、分析)
??1、结合文本,初谈体会。
??师:读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品读关键句,把握人物情感。
??1) 找到句子。师:不少同学都感受到了诺尼对尼玛克的爱。如果让你把握文中直接表达诺尼对尼玛克的爱的语句,你会把握哪句句子?
??(个别读——划——齐读):“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2) 挖掘文本。
??★为什么说“又冷又饿的夜晚”?——”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第三天的晚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再也没有”,“只留下”,被困漂浮的冰山上饥寒交迫已三天,死亡威胁着他们。诺尼迫不得已想到了自己忠实的伙伴——尼玛克,交代诺尼杀犬乃万不得已却也是情理之中。
??★“爱”与“又冷又饿”与“阵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要这样写?
??——面临死亡绝境是真,但对犬的爱也是真。这是一道二难选择题。
??——铺设情境(请生朗读ppt的内容)
??3、合作学习,分析诺尼复杂的心理过程。
?? 师:诺尼在是否要杀尼玛克这一问题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
??Ppt出示:
??1、诺尼几次下决心杀犬?
??2、你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他这一矛盾心理的呢?请划出并加以分析讨论。
??3、在课文中划出反映诺尼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
??交流,板书:
?? 诺尼不忍——痛恨——痛苦祈祷
?? 真真实实爱头靠头
??生灵尼玛克迟疑——恐惧——痛苦舔
??★品读关键句子。
??“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诺尼为何而哭?这是怎样的泪水?
??这是的泪水?(幸福,悲伤,无奈,愧疚,悔恨,感动,彼此信任,彼此互爱)
??(生结合文本谈,读)
??★小刀——线索。
??
三、与心灵对话(感悟,交流)
??师:现在,我们学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最大的又是什么?
??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诺尼,最终选择放弃了。这合理吗?
??为一条狗而选择放弃自己生命的希望,值得吗?
??难道他不尊重、不爱惜生命吗?
??爱斯基摩人也爱自己的犬,可不是在危急关头照样杀犬充饥吗?
??人在面对生存危机时,可能会怎样?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彼此的互爱
??——正是因为他珍爱生命的表现
??——诺尼的心中,狗与人是平等的。“有血有肉的生灵”(生灵:意指人,在诺尼心中,狗也是一条生命)
??——忠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种物种能有像人和狗那样的生存关系)
??
四、结束语。
??爱与生命同在,爱与万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爱则使她赋有活力,躯干挺拔,青枝绿叶。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10天前,金老在上海去世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老人家曾说:亲情、友情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生命中倘若没有爱没有情感,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特以巴金先生的话来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在悼念先生的同时,也祝愿所有的人,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
课后记:《浮冰上》是一篇很好的质疑课范文,就整篇文章看,可质疑的地方有许多。而我选择它作为公开课的文本,主要因为,它与《“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样,人文气息浓郁,作者都试图通过小说人物的描写,刻画,表达对人性的探索。而且它的欣赏价值不仅包含了课文所体现的人与动物的爱,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爱。因此,诺尼与爱斯基摩犬之间超越生死的爱也就成为了整堂课的亮点和高潮。
这节课,我试图创设情景,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通过朗读等形式不断品读文本,刺激学生思考,激起求知欲。然而,激活课堂,并不完全在于教师如何教活,还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诱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我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