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夏商周时代的社会(计1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大致过程,包括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宗法制及东周建立等基础知识。
2.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3.概括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三.难点:分封制在西周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而在后世中央集权体制下又成
为离心因素;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四.课前自主学习
1.“上古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它们是: 、 、 。
2.公元前21世纪,大禹的儿子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3.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王 将都城
迁到 。史称“盘庚迁殷”。
4.殷墟的位置在今天 。
5.公元前1046年, 率领周军及各部落发起对商的进攻,与商纣王的军队在 决战,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
6.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7.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承担哪些义务?
8.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1)分封制强化了 ,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2)让同姓子弟分享了一部分统治特权,较好的调节了嫡长子与诸子的关系, ;(3)分封制的实行,对 ,加强 起了重要作用。
9.宗法制是以 为基础的,核心是 。
10.宗法制的作用有哪些?
(1)可以防止诸子争夺王位,以确保 ;(2)维护了
。
11.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于公元 年,把都成迁到 。建立东周。
12.归纳夏、商、西周的比较表。
朝代 创建时间 创建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末代君王
夏
商
西周
五.能力提升练习
1.周武王的军队与商君主力展开决战的地点是 ( )
A.阳城 B.镐京 C.洛邑 D.牧野
2.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 )
A.犬戎 B.匈奴 C.满族 D.蒙古
3.《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4.我国历史上的“上古三代”是 ( )
①夏 ②商 ③西周 ④东周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 (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殷在今天河南的 ( )
A.洛阳 B.安阳 C.鹤壁 D.开封
7.夏商皆因暴君而亡,这两个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是 ( )
A.启、纣 B.桀、汤 C.启、汤 D.桀、纣
8.夏商两朝的覆灭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 )
A.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B.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C.任用贤臣,勤政爱民 D.加强国防,充实军队
9.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殷 C.周初分封 D.宗法制
10.在西周社会中,处于社会最上层的是 ( )
A.诸侯 B.天子 C.贫民 D.奴隶
11.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候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 ( )
①交纳贡品 ②交纳田租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3.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
14.周初实行的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地位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D.扩大西周统治的统治基础
15.下列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 B.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范围 D.确保周天子的地位牢固不变
16.西周为加强宗族凝聚力和宗族成员团结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宗庙祭祀制度
17.“烽火戏诸侯”说的是西周哪一国君在位发生的事 (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8.关于宗法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C.根据宗法制,只有天子是大宗
D.宗法制的作用是维护西周划分等级制度和维护社会秩序
19.东周的都城以及建立者是 ( )
A.洛邑、周平王 B.镐京、周文王 C.亳、周成王 D.镐、周幽王
20.商朝国力日益强盛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 )
A.商朝建立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殷 D.平王东迁
21.材料解析: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所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国君或诸侯享受哪些权利和义务?
(3)两则材料中的这些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样治理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