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问题。
2、通过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练习分析及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定量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器材:投影仪、课件、视频、电子秤、烧杯、试管;
药品:硫酸铜、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学生准备:在第三单元已学习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等的定性研究。今天主要是从定量的角度去学习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 导入 1.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会怎样变化?生成物的质量会怎样变化?
2.猜想: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物质质量总和的关系?
3.借助什么仪器证明你的猜想? 通过提问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活
动
一
实
验
验
证
实验一:白磷燃烧【视频】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现象和小气球的变化;
②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结论。
实验二: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学生演示实验】
(注意:托盘天平改电子秤)
1.实验现象:①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和铁钉表面的变化;
②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
2.实验结论。
小结【板书】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思考:
①10g水加热变成10g水蒸汽,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在反应A+B=C+D中,20克A恰好和7克B完全反应,生成了16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克。
③将10gA和10g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产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B质量为 g 实验换成视频,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通过定量实验体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突破对质量守恒定律难点的理解。“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活 动
二
理
论
解
释 展示水的电解的静态微观示意图。思考: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分子的种类、数目等是否发生变化? 元素的种类、质量;物质的种类、质量呢?
小结【板书】 “六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变”:分子种类改变、物质种类改变;
“二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
展示H2和Cl2反应的的静态微观示意图。
展示水通电的化学表达式,各元素的化合价;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各元素的化合价。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练习分析及推理能力。
对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可能不变的理解。
活 动
三
运
用
反
馈 实验三: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的反应【学生演示实验】
展示
猜测实验现象。
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小结【板书】验证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实验四:镁条燃烧【教师演示实验】
猜测实验现象。由学生书写化学表达式说明原因。
实验,解释反应前后称量出的两次物质总质量不相等的原因 对有气体生成或气体参与的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需要在密闭容器内完成的理解。
展示 交流 【教师】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对本节课的小结。
课堂反馈 1、P98、2(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P98、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说法。
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 5-1 质量守恒定律(1)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 “六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种类、质量;物质总质量;
“两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
“二可能变”:分子数目;
3. 验证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完成。
武侯实验中学化学组 卿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