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制取氧气:《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制取氧气:《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20: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稿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 ? 初中化学《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气体制取收集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归纳总结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教学难点: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并且学生懂得要制取某种物质,必须通过含有该物质元素的其它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来实现。
五.教学方法:
? 自主学习、对比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
1、互动式教学法:
?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讲解收集装置时用动画展示气流的方向,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展示激励评价法。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六、教学流程
?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中,化学实验是一块重要的内容。而常见气体制备是常考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制备气体时必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二、复习
1、忆一忆: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
2、小组合作完成学案
(一)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型:反应物状态-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从这个装置中找出4个错误点,从错误点中提出问题。
1.试管的管口为什么不可以向上?
2.伸入试管的导管为什么不可以太长?
固液常温型:反应物的状态是液体和固体,反应条件是不加热
A b c
在找出这些装置的特点的时候,利用了多个的超级连接做到了,学生们想先回答哪个装置的特点,就会出现哪个装置的答案,体现了信息化的灵活性。
紧接着从这个装置的特点中引出了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为了让学生们形象的理解这个问题利用了信息化技术,以动画的方式模拟了气流的流动方向。
收集装置
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还要考虑是否与空气组分和水反应)
排水法:适用范围:不容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优点:1.可收集较纯净的气体;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收集满。
【提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集满气体时有什么现象?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范围:比空气密度小,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范围:比空气密度大,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
排空气收集方法的优点:操作简便(要检验是否集满)
【提问】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检验是否已集满?
a(短)管 b(长)管
收集密度大的气体

收集密度小的气体

排水法

多功能瓶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以动画的形式模拟气流的方向,让学生们形像的看到气体的流向,以助于学生的理解,为掌握此知识点而打下基础。
三、小结:
四、随堂练习:在练习中出现防止空气污染的答案时,顺便给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点。
五、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