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20: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复习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微观解释、应用、化学方程式: 读法 写法 遵守原则 意义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练习】.在化学反应中,不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①物质状态②原子种类③分子种类④元素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分子数目⑦物质种类⑧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
.下列发生的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时,固体质量减少 B.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
C.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D.硫在空气中燃烧固体质量减小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由于化学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放出的现象,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答案:C
. 已知反应2AB3+A2==2C,则C的化学式为 。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左边A、B原子个数分别为4和6,所以每个C分子中必然含有2个A原子和3个B原子,故C的化学式为A2B3。答案:A2B3
.著名的发明家诺贝尔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明了安全炸药三硝酸甘油脂,三硝酸甘油脂的化学式为C3H5N3O9,这种炸药发生爆炸的反应方程式为:4C3H5N3O9 12CO2↑+10H2O↑+6X↑+O2↑
(1)X的化学式为 (2)推断X的化学式的依据是
.镁带在空气里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试解释这种现象。
解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质量发生改变的现象。首先分析反应前后的各种物质,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哪些物质的量相等,得出不等的原因。
答案:由于镁带在空气里燃烧,就是镁与空气里的氧气化合生成了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与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带的质量。故镁带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4.6克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CO2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一定含有 元素。
解析:从定性方面来看,化学批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生成物中共含有C、H、O三种元素,说明该化合物中肯定含有C和H两种元素。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总和为8.8××100%+5.4××100%=3克,小于化合物的总质量4.6克,故该化合物中还含有氧元素。答案:C H O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物质Y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2:3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6:1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⑴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左端(或被加热端)铜丝表面变黑 ,
② 玻璃棒左端(或被加热端)下沉或玻璃棒右端 (或未加热端)上升 。
⑵写出铜丝加热时的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 + O2 2CuO
.(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右??? 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 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 ????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变化吗?针对此问题,
小王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增大;猜想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减小 ;猜想3: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变大___。
[设计实验]到底哪种猜想正确?小王想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用热的玻璃棒点燃白磷,使其燃烧,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_白烟_____;气球先变大,后又变小。天平最后仍平衡。
[实验反思] ⑴实验中气球先变大,后又变小的原因是_白磷 燃烧放热,气球膨胀_,____
燃烧消耗氧气并冷却到室温,瓶内气压减小,气球变小 。
小王根据该实验现象,再结合前面所学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的实验探究得出了下列结论:当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 密闭容器内 ,才能判定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3.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B.只要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反应的条件
C.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标注“↑”
..5.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 .27:32:102 B.27:24:43 C . 108:96:204 D. 4:3:2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O2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加氧气生成二氧化碳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12g碳加32g氧气等于44g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24g碳能与32g氧气反应生成56g二氧化碳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水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铁丝燃烧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D.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有没有变化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某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试剂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⑴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
生成氧气的质量 =17g ×5%× =17g×5%×
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
错误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待反应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
⑴制取氧气的质量。
⑵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为多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