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间
年
月
日至
月
日
授课班级
年级
班
授课老师
课时
第
节
课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的水和纯净水,学会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2.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水意识。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4.了解蒸馏的基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通过对硬水危害的了解与认识,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4.通过对蒸馏实验的了解与认识,让学生明白蒸馏是四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一杯净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3.通过水的软化处理,懂得卫生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通过探究活动(蒸馏),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
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蒸馏的净水方法。
【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考点】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做实验,知识拓展,总结。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水样(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活性炭。
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等。多媒体课件、水样(河水、自来水、蒸馏水)、肥皂水、火柴、制取蒸馏水装置一套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洪灾图片
[提问]1.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提问]2.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提问]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讲解]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知识点一、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视频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知识点二、净化方法
沉淀
[演示实验]将所展示的2杯相同的浑浊的天然水中的其中1杯中加入明矾,并且进行搅拌,之后放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加明矾的1杯水比没有加入的更加清澈。
[讲解]这2杯水放置一会,上层水会更清澈,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沉淀。没有加入明矾的方法,我们称为静置沉淀,而加入明矾的称为吸附沉淀。明矾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吸附其周围小的沉淀颗粒然后逐渐变成大颗粒,当达到一定重量时,沉到容器底部,我们把明矾称为絮凝剂。
(2)过滤
[提问]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呢?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回答]用漏勺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提问]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讲解]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演示实验]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P75图4-16,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回答]同学们先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提问]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提问]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学生交流]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小结]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防止液体由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过滤的滤液浑浊。二低: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稍低,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由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滤液浑浊。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要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如果不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向过滤器内倾倒液体,容易使滤纸被冲破,液体溅出。引流用的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的管口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防止滤液溅出。注意:一次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时,应再过滤一次。如果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3)吸附
[提问]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回答]不是。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提问]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
[课件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吸附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这种方法称为吸附。
知识点一、硬水和软水
[讲解]经过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他的一些可溶物,比方说钙镁化合物,而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小结]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提问]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演示]在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
[小结]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搅拌,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很少或不起泡沫,易起浮渣的是硬水。
[提问]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哪些危害?
[指导阅读]教材P76内容[讲解]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
[讲解]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
知识点一、蒸馏
[视频播放]“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介绍]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蒸馏也是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液态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是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
[实验步骤]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支管直接流出。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用肥皂水比较蒸馏前后水的硬度变化。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实验结论]蒸馏前的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而蒸馏后的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而浮渣少,为软水。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加热时,烧瓶中应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2)加入的液体(硬水)不要超过烧瓶体积的2/3,加热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防止烧瓶中的液体通过导管进入试管里。(3)温度计不要插入液体中,应使温度计的液泡对准支管处,用于测量蒸气的温度。(4)蒸馏瓶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使其均匀受热。(5)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冷水从下口进入,出水口在上方,以使水蒸气被充分冷凝变成液态水。
【巩固练习】
练习与应用(P78)
1.填空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2.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4.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化水的方法?
解:过滤、蒸馏、静置沉淀……
例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装置图。
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图中有_______处错误,说明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
(3)该学生在过滤操作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解析】过滤操作的装置要符合“一贴、二低、三靠”的要求,熟悉如何使用各种仪器以及明确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答案】(1)铁架台
铁圈
烧杯
漏斗
(2)1待过滤的液体要用玻璃棒引流
(3)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例1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
A.过滤B.静置沉淀C.活性炭吸附D.蒸馏
【解析】蒸馏得到的是纯净水,可直接饮用,而过滤和静置沉淀只能除去海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只吸附部分杂质及气味,不能除去海水中溶解的盐,故经活性炭吸附后不能直接饮用。
【答案】D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小结]由此我们看到,若使被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