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单元作文指导:学习改写(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单元作文指导:学习改写(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7 19: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作文指导(五)
学习改写
学习导航
1. 了解改写作文的常见形式和基本特点,明确改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依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改写,把握改写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训练,培养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法导航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改写有助于培养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改写的常见形式有:一是可以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二是可以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三是可以改变叙述角度,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总之,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改写。
如何进行改写呢?
1. 在理解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改写。改写时,深入体会原作,把握其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如把古典文学名著改写成通俗的少儿读物,就要选择恰当的内容,简化故事情节,用浅近易懂的语言来讲述。
2. 改写时要注意行文的协调。
(1)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文体、语体混杂。
比如,文章主体部分是现代书面语,中间就不要随意夹杂文言或半文半白的句子,也不要随意夹杂口语。
(2)注意避免人称不统一和情节上的混乱。
比如,改写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作的记事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改写和扩写、缩写,都是以原作为基础来写作的。改写时常常会用到扩写和缩写的一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一)《智取生辰纲》改写
  却说当时,杨志一行已赶至黄泥冈,那十几人果是累得躺在松阴树下睡倒,任凭杨志斥笞。那老都管与他争着,我(原文中的“对面松林里影着”的一个人换为“我”,即刘唐,全文就从刘唐的角度叙述)在松林里影着,杨志瞥见,闪进来,问:“你等是甚么人?”我等回道:“你是甚么人?”又问答几番,杨志方回。正疑着莫不是他看出了什么,却见杨志也坐树下歇息。便叫白胜稍候再上。
范文评点
没半盏茶时,白胜扮作的酒贩唱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杨志那边的众军汉看见便问:“你桶里是甚么东西?”白胜依计应道:“是白酒。”(因为是从刘唐的角度叙述,所以原文中的“那汉子”均改为“白胜”。)众人又问:“挑往那里去?”回:“挑去村里卖。”道:“多少钱一桶?”“五贯足钱。”众军汉便凑钱买酒。杨志那厮见了,调过朴刀杆要打,骂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汉道:“买碗酒吃。”又争执了几句,杨志唬他们怕是酒里下了药,众军忿忿。(杨志的粗暴、蛮横令众军汉忿然,为生辰纲的被劫埋
下伏笔。)只见白胜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语言描写:白胜冷笑斥杨志好不晓事是激将法,诱导杨志等人中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在树林边闹动争说,那边我们(本句中的“我们”指的是晁盖一行人)一伙提着朴刀走出问:“你们做甚么闹?”白胜道:“我自挑酒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这客官道我这酒里有什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我们那一伙道:“我只道有歹人,原是如此。既这样,我们正想用酒来解渴,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白胜道:“不卖,不卖!”我们扮的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好不晓事,你左右将去村里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白胜道:“也好,只没碗瓢舀吃。”我们七人道:“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一声。我们自有瓢。”说完便拿那椰瓢来,开了桶盖,轮换舀那酒吃,又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尽。问价,白胜道:“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我们又道:“依你五贯,只饶一瓢吃。”白胜道:“饶不的,做定的价钱。”我们扮的一客人还与他钱,另一客人便揭开桶盖,兜一瓢便吃,白胜去夺时,我们扮的这客人便望松林里
走。白胜赶将去,只见这边一客人便从松林里走出,手拿一瓢便舀酒。白胜看见,赶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将瓢一丢,斥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那边众军汉见了心自痒痒,便央老都管与他们说一声,也买他一桶吃。老都管心里也要吃些,便来对杨志说,既那贩枣子客人已吃一桶,也胡乱叫他们买了避暑气。杨志想那枣儿贩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见也兜了半瓢,想是好的,便应了。众军便即凑了五贯足钱买酒。白胜摆手直嚷不卖,一旁我们一行依计又言:“你这汉子,也忒认
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吃些。”白胜一脸忿忿道:“没事讨人疑心做甚么。”我上前将白胜推开一边,将酒提与众人吃。众军汉赔个小心,问我借椰瓢一用。我道:“且送你们枣子过酒。”众人推谢,我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人先让老都管、杨志各吃一瓢,杨志哪里肯吃。众军汉一发上,那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无事,又则天热难耐,便也吃了一半,几个枣子过口。白胜道:“这桶酒被那客人舀一瓢吃了,少了些酒,就饶你们半贯钱吧。” 众军凑钱还他,白胜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
了。(本段中的人称虽复杂,但人称和语言风格统一。叙述生动形象。)
我们几人等在一旁,心下暗喜,指那一十五人说:“倒也,倒也!”只见那一十五人,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我们一行人从林中推出那七辆江州车,将枣子丢在一旁,将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里。道声:“聒噪!”望那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心里叫苦,软了身体,却挣扎不得,说不得,眼睁睁看着我们押那生辰纲远去了,却不知都是何人。(本段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生动且简要地叙述了杨志及众军汉被麻倒,“我们”智取生辰纲,胜利完成任务的经过。)
教师评点:
1.从刘唐的角度改写。本文改变了叙述角度,原文是以叙述人的口吻讲述“智取生辰纲”,本文是选取了黄泥冈上生辰纲被“智取”的精彩片段,以另一个人物——刘唐的角度讲述故事。全文人称和语言高度统一。
2.情节完整。本文在忠于原文情节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描述了智取生辰纲的过程,情节清晰完整。
(二)《刘姥姥进大观园》剧本
地点:秋爽斋。
人物:贾母、刘姥姥、板儿、贾宝玉和众姐妹等。(舞台提示交代本剧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剧本:
秋爽斋内,贾母带着众人进来,按席坐下。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刘姥姥占着小楠木桌,傍着贾母一桌。
……
鸳鸯侍立在边,悄悄对刘姥姥说:别忘了。
刘姥姥会心点头:放心。(对话描写简洁得当。)
鸳鸯负责分筷子,和凤姐儿递了个眼色,故意把一双象牙镶金的筷子递给刘姥姥。
刘姥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笑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幸好俺在家里劳动惯了,要不还拿不住这金筷子。(刘姥姥的话形象生动,符合人物性格特点。)
众人一阵哄笑。
丫鬟端上两碗菜,凤姐儿故意拣了鸽子蛋,放在刘姥姥的桌上。
贾母:请。
  刘姥姥突然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完,刘姥姥鼓着腮帮子不语了。
  众人先一愣,接着上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史湘云一口茶喷出来。
  林黛玉笑岔了气,捂着肚子,伏在桌上直叫哎哟!(细节描写林黛玉,突出“笑”的场景。)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笑着搂着宝玉叫心肝,心肝。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说不上话来。
薛姨妈一口茶喷在探春的裙子上。
探春手里的茶碗都扣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妈,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侍奉的丫鬟、婆子、小厮都笑得蹲在地上,也有忍着笑替姑妹们换衣裳的。(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各人不同的笑态,深刻而生动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独有凤姐儿、鸳鸯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吃菜。(写众人,更突出与众不同的凤姐。)
  刘姥姥拿筷子夹鸽子蛋夹不着,说道:这儿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
众人又哄笑起来。(再次哄笑,情景渲染。)
  贾母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凤姐儿道:又是凤丫头这促狭鬼闹的!快别信她的话了。
  刘姥姥终于用筷子夹到了一个鸽子蛋,才要伸脖子吃。鸽子蛋却掉在地上。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就没了!
  贾母:快给姥姥换银筷子,别让老人家难受了。
  刘姥姥接过乌木镶嵌银的筷子。
凤姐儿: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就试出来了。
  刘姥姥:这菜里若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乐得,命人把自己的菜端给刘姥姥。又命一个老嬷嬷夹菜给板儿。
  吃罢饭。
  贾母带着众人去探春卧室里闲话。
  刘姥姥: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凤姐儿给刘姥姥赔罪:老人家,您别多心,刚才不过大家都逗个乐子。
  鸳鸯也笑道:姥姥别恼,我给您老人家赔不是。
  刘姥姥忙道:俺们都哄着老太太开心,有什么恼的!不过大家取个乐子,我心里要恼,也就不说了。(语言描写符合人物形象,表现了每个人的特点。)
  众人哈哈笑着,继续饮茶笑谈。
教师评点:
本文属于小说改课本剧的佳作。作者主要抓住刘姥姥的言行展开详写,对凤姐儿、鸳鸯两个人物做了次要描写。文中,贾母和其他人起陪衬作用。作者以刘姥姥导引整个故事节奏,对她的描写部分基本保留了原作内容。这样的剧本构思,既增加了场面的欢悦气氛,也把刘姥姥朴实而不失圆滑的特点刻画了出来。
从本单元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只改写课文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2)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作文训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