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8 09: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
1.通过学习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家国情怀);能够运用有关史料,探讨其存在的局限性(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教学重点、难点)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史实,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家国情怀);能够运用有关史料,理解其性质和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教学重点)
3.能够通过时间轴梳理列强侵华的史实和晚清时期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事迹(时空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民族意识醒
即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背景
民族危亡
统治危机
新经济力量
新思想发展
群众的推动
(二)挽救家国情
即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表现
戊戌维新运动
宣传思想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2.义和团运动
(1)反洋教斗争
(2)扶清灭洋
(3)抗击联军
(三)初心别样红即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局限
1.资产阶级妥协性和软弱性
2.农民阶级的愚昧性和落后性
(四)爱国情更浓即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
爱国进步
思想启蒙
近代民主
2.义和团运动
反帝爱国
不畏强暴
敢于牺牲
三、课堂小结
四、聚焦高考
五、布置作业 教师开门见山从课题“民族危亡”切入,通过比较与“民族危机”的差别,提出“问题一: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是如何一步一步加深到危亡的程度的?”
学生观看视频歌曲后,回答问题一。
教师展示漫画,把漫画中的“伤员”比喻为甲午战争后处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近代中国,把代表危亡的“枯叶”与象征新生“绿枝”形成鲜明对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2页“课前导语”和“历史纵横”,然后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为挽救危局做了哪些努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看完视频后抢答。
教师利用102页“学习聚焦”提出“问题三:百日维新如何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守旧势力为何阻挠?”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103页“学习聚焦”提出“问题四:义和团的兴起,与哪些矛盾有关?”
教师展示《义和团形势图》和义和团士兵及武器图,介绍义和团概况,展示义和团揭帖的史料,进而提出“问题五:下列义和团揭帖中哪些内容反映了反帝爱国的性质?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师生根据历史表格小结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局所做出的努力。
教师提出“问题六: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都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重大努力。但是,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最终都没有成功。请想一想,在百日维新和义和团运动中体现了怎样的局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3页“学思之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不同史学家分析维新运动失败原因及产生差异因素以及现实意义。
教师展示《扶清灭洋》大旗,启发学生分别分析“扶清”和“灭洋”口号;继续展示义和团揭帖一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其局限。
教师展示史料,学生阅读分析
展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内容
提出“问题七:做为和平年代的中国少年,你该如何爱国?”
播放《恰同学少年》片断,学生齐声朗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把本课内容编成歌谣 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16、17课的内容,梳理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以及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把握本单元两条线索:即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渲染坚强的中国人“求生”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当时的中国具备挽救危亡的经济、阶级、思想等条件。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点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了解他们的维新思想与主要活动。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新法内容的积极意义,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符合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所以是进步的。但因为冲击了旧官僚体制而遭到顽固派阻挠。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的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因此发展迅猛,反抗激烈。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能力、理解史料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史料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阶级属性不同救亡的道路不同。
指导学生阅读史料,根据有效信息分析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进而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如何才能救国,怎样才能复兴
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明确论从史出的原则,指导学生答题方法,认识学习历史的现实意义。
使学生明确清政府和列强对义和团的态度,认识到农民阶级不能认清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的愚昧性,不能正确区分侵略与文明的落后性,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结局是必然的。只有先进的阶级才能领导中国走向独立和复兴。
突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达到情感的升华。
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生朗朗上口,容易识记
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方式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六、板书设计
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 爱国进步
和平改良 思想启蒙
甲午中日战争 民族危亡 救亡图存 未成功 爱国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反帝爱国
暴力革命 中国力量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