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最新中考真题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最新中考真题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7 22: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1、(2020?沈阳)2020年3月起,沈阳市三环内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A、 B、 C、 D、
2、(2020?海南)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3、(2020?昆明)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4、(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5、(2020?鄂州)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6、(2020?怀化)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物遇到氧气就能燃烧
B.可燃物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森林着火后应快速建立隔离带
7、(2020?湖北)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8、(2020?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以上都有
9、(2020?威海)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新时尚。某同学清理教室时收集到如下垃圾:①废纸②铝制易拉罐③废口罩④矿泉水瓶⑤废电池,应投入如图所示标志垃圾箱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2020?广东)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11、(2020?营口)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12、(2020?扬州)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空的塑料矿泉水瓶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  )
A、 B、 C、D、
13、(2020?咸宁)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4、(2020?郴州)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15、(2020?遵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16、(2020?湘西州)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17、(2020?长沙)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18、(2020?抚顺)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9、(2020?江西)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20、(2020?湘潭)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21、(2020?岳阳)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22、(2020?湘潭)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23、(2020?南京)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醋的酿造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24、(2020?衡阳)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5、(2020?连云港)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 B、白磷 C、酒精 D、碳酸氢钠
26、(2020?苏州)“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废旧报纸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27、(2020?自贡)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国家节水标志”的图标是(  )
A、 B、 C、 D、
28、(2020?雅安)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升高汽油着火点
29、(2020?自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明矾、活性炭都可用于水的净化
30、(2020?安徽)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A、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 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面粉加工厂 D、居民住宅区
31、(2020?甘孜州)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B.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馆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32、(2020?聊城)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33、(2020?南充)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34、(2020?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会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35、(2020?重庆)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2020?江西)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呼吸
B.碳酸分解
C.甲烷燃烧
D.
2、(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3、(2020?随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2020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氧乙酸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消毒试剂,教室里喷洒后,同学们能够闻到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最近我国多地遭遇强暴雨天气,居民生活用水受到很大影响。我市自来水厂在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①过滤?②吸附?③消毒?④蒸馏,其中没有用到的是 (填序号)。
(3)今年我国四川凉山州发生森林大火,消防官兵在扑灭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4)我国口罩日产量从2月初到2月底实现了由不足千万到亿的突破。医用外科口罩以聚丙烯[(C3H6)n]为主要原料,对细菌、病毒有很强的阻隔作用。聚丙烯[(C3H6)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4、(2020?重庆)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 。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制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5、(2020?锦州)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6、(2020?北京)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別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7、(2020?鸡西)水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物质,请说出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
(1) 。(2) 。(3) (写一条即可)。
8、(2020?河南)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 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C B D D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A C A A A D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B D B A B D B
31 32 33 34 35




C D A B D




二、填空题:
1、答案为:A;食物腐败(合理即可)。
2、答案:(1)③;(2)①;(3)②;(4)AB。
3、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教室里喷洒过氧乙酸后,同学们能够闻到特殊气味;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用不到蒸馏;故填:④;
(3)消防官兵在扑灭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4)聚丙烯[(C3H6)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n):(1×6n)=6:1;故填:6:1。
4、答案:(1)S+O2SO2;(2)2KClO32KCl+3O2↑;白磷着火点比硫低;(3)B。
5、答案:(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6、答案:(1)Ⅰ.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Ⅱ.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7、答案:(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2)防止高温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3)提供热量(或隔绝氧气)。
8、答案为:隔绝氧气;C2H5OH+3O22CO2+3H2O;?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