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甘肃省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读图,回答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比较两幅图,得出干湿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如何划分
比较两幅图,找出两幅图的异同点,会发现两幅图的区域划分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这说明干湿区的划分和年降水量有关,但还有其他要素在影响着。最终得出干湿区划分的依据是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的方法见表: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干湿区
一定的指标(要素)
区域
干湿区划分的边界是否明确
干湿区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界线不明确,因为每年的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都是变化的。
一、区域的含义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1、概念: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区域不一定都有明确的界线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气候区
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如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地域划分为不同的热量带),也可以是综合的(如根据语言、宗教等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如:
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以经济的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3、区域的划分
4、划分区域的目的:
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知识窗)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均质自然区(按照某一自然要素划分):
高原区、平原区 干湿区 气候区
均质人文区(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
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方言区
2、功能区:
划分:以区域内部物质内容为指标。
2、功能区
功能上紧密相连,内部要素有相关性或内在的联系的区域。
二、区域的类型
划分:以区域内在联系或相关性为依据,由区域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如:城市经济区(以城市为中心,并且包括该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所能到达的地区)
判决以下区域是属于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辽中南
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中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功能区
均质区
均质区
区域的空间尺度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
2、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就越具体、越详细。
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形成大面积的北方方言区;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相对独立和封闭,形成众多方言区。
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形成的。
因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另外,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较少,也是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说说汉语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①方言区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是按自然要素还是人文要素划分的?
单一指标、人文要素
②方言区有无明确的区位特征?方言区界线明确吗?
有明确的区位特征、无明确的界线
③方言区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方言区是均质区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太阳辐射强
冰川冻土
广 布
动植物资源
少而耐寒
生产活动
高寒农牧业
人口和城市
河谷地带
气温低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大气的吸收作用弱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整体性
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对人类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
问题: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性,对吗?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中西部:
能源、原材料、矿产、特色金属、廉价劳动力等
东部:
人才、技术、资金、文教、资源密集型产业等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如:经济全球化。
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与
差异性共生共存的结果
概念
影响因素
表现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最好体现
世界经济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
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经济全球化
活动:
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交通位置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图
低纬度地区,位于热带
陆上国土与海上
国土的结合部位
近傍港澳及东南亚,遥望台湾,
内靠经济发达珠江三角洲;
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连接亚洲与大洋洲,
太平洋与印度洋,
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1、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海南岛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
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
区位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资源条件
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
有利于对外交往
热带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
适宜发展高效农业,并向
北方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
山地、丘陵为主,海岸平原较窄
适宜发展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种植受限
矿产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丰富。
工矿业发展;
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
政策优势
海南岛靠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接近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要道。
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
享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
3、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成立海南省,并确定海南岛
为经济特区。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海南岛国民
经济快速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并逐步建立
起开放型的经济体系。简要分析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
条件。
知识结构总结
区域
均质区
功能区
类型
含义
概念
划分
划分目的
特征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B.区域均占有一定的空间,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C.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特征互不相同
D.区域划分必须按照自然要素的特征来划分
2、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③京津唐工业基地④东北平原区 ⑤浦东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B
B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什么特征( )
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综合性特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