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珠海市香洲区南屏中学 袁红超
教材解读: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睹物释怀、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写作此文时,作者正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当她看到曾随人事变迁而历尽劫难的紫藤萝花如今却焕发生机,并开得“这样盛”、“这样密”后,而从生死的思虑、手足的悲伤中解脱出来,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道理。文中,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出了许多生动新奇的形象。感情流露婉曲含蓄、文字表达精美传神、主题深刻博大,让人读来对生命顿生敬畏、热爱之情,但又不觉艰涩,这些构成了本文独特的风格。总之,《紫藤萝瀑布》是以人花相映成辉的诗情画意感染读者的,是以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的。
设计依据:
1、新课标依据 教材编者在课文说明中指出,本文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因而,再现文中生活画面,理解文中的情感,并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这些环节必不可少。同时,基于“文章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点,本教案力求做到引导学生放开眼界去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美,去思考生活中的事。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悲伤、失意、困难时,不沮丧自卑,而应鼓足生命之帆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2、审美依据 《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流光溢彩、炫人眼目的画,又是一首闪耀着人生哲理光彩的诗。美的事物常会带给人美的感受。感知赏析文中美的画面(进行审美感知),由此进行课
内外迁移(丰富审美认识),并指导学生进行摹仿创作(进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性情是本教学设计的又一宗旨。
3、认知规律依据 生活中的感悟,是生命历程中经验、挫折、磨难、震撼的结晶,是思索、探究的升华。作者的感情可以成为青少年的精神财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意义。然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谈何容易!因而,在教学设计上必须遵从青少年认知事物“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这一规律。
源于此,设计者特将教学设计为“披文入情→缘情探境→情与景谐”三个板块。
教学目的:
1、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课文。
2、品析课文,培养阅读能力。
课型设计:说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1)运用多媒体手段,投射紫藤萝花的画面。
(2)学生口头描摹其形、色,教师总结导入。
第一板块 披文入情
1、范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字音。
bèng jiàn líng dīng jīn qióng qiú
迸 溅 伶 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2、介绍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
宗璞,原名冯钟璞,1928年出生于河南书香之家。其父冯友兰,是一代哲学宗师。其姑母冯沅君,五四时期与冰心等齐名。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文革结束后,当生活再次萌动希望之时,作者的小弟却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非常悲痛和郁闷,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花儿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3、分析作者情感。
(1)自读课文。划出直接表现作者情感流动过程的句子。
(2)分析句子。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心灵被震撼,造成悬念
②“流着……生的喜悦” →释怀
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感悟,重获轻松和活力。
4、提问:是什么样的神奇力量使作者从巨大的悲痛之中解脱出来的?(紫藤萝花)
第二板块 缘情探境
1、找出直接描写紫藤萝花的段落(2-6段,8、9段)
2、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作者的写景技巧。
(1)把握清晰的写景脉络
看花——忆花——思花
花瀑——花穗——花朵
花色——花形——花香
(2)找出精妙的修辞手法
如: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开满的小小之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外形、神态两方面,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
②“这里春江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既灿烂奔放又耐得住寂寞的纯朴本性。
③“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味觉转化为视觉,把飘逸无形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见,仿佛把花香定格在眼前,让人感到亲切。
(3)品析精妙的词
如: ①“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几个动词,使静态的花跃动起来,表现花的生趣盎然。
②“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活泼热闹。”使画面中跳动着活泼热闹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欢悦的生命之歌。
③“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写出了十年前花儿惨遭浩劫衰颓零落的景象。
(4)体味流动的情感
作者对十年前的花儿流露出遗憾、惋惜之情;对眼前的花怀着感动、热爱、赞美之情。
3、展开想象、创设情境、深化情感
我们曾学过宗璞的另一篇文章《花的话》,知道花儿也会说话、也有情。假如你是一朵生长在十年前、或现在的紫藤萝花,现在正在接受采访,你想对生活、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参考: ①“噢,不,对不起,别采访我。我,没什么可说的,我对生活没有感受……你们真的会替我保密吗?那,那我就说两句吧,最近,姐妹们都沮丧极了,因为有人指责我们与生活腐化有关,人们还真的信以为真了。听说,附近的姐妹们都被砍去了,我们的日子恐怕也不多了吧……唉!……天空怎么是灰色的……其实,我们……”
②“让我说说吧……我来说!我来说!大家别挤了,别挤了!我们姐妹们生活得太安逸了,人们说心宽体胖,我们就是因为“心宽”,以至于体太胖,一个个长得娇艳欲滴……看,看,我身边的几个都是这样,挤得我都有些喘不过气来了……”
第三板块 情与景谐
1、研读第10段,体会“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意义。
(1)初读,找出全段的主旨句。(“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再读,思考“生命的长河”在段中还可用哪两个短语概括?(“闪光的花的河流”、“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3)三读,思考人、花与生命长河的关系。(“万花中的一朵”——生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4)四读,思考人、花对生命的态度?(“满装生命的酒酿”、“张满的帆”——热爱生命)
(5)五读,谈谈自我感受。
参考:①美好的事物是不可遏止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破重重障碍勇往直前。
②花儿经过了怎样长久而执着的期待,才迎来了今日的繁茂,这正如我们的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因而应倍加珍惜。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挫折不可避免。应正视挫折,扬起生活的风帆,勇敢地去追求明天的太阳。
④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中是浪花一朵,应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闪光。
⑤人亦如花,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往事的。
2、放开眼界,分析生活中事例,深入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意义。
(1)引导学生分析材料,领悟生命的意义。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青年因满脸青春痘而悲观绝望,三次自杀未遂,为了能死,最后竟以杀死他人以求政府法办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生命的痛苦。
材料二:
陆幼青,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医院“判决”其癌症晚期,不久于人世后,他不但没有消沉绝望,反而在与病魔勇于斗争的同时,写下了让人们震惊瞩目的体验生命的书——《死亡日记》。
参考分析:材料一:漠视生命,亵渎生命,不能正视挫折。
材料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正视挫折与不幸。
(2)讨论:珍爱生命,如何从我做起。
全文总结:
小小的一朵紫藤萝花,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和生的美好。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紫 藤 萝 瀑 布
宗 璞
披文入情:情动
缘情探境:景美
情与景谐:悟真
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南屏中学 袁红超
信箱:zhyuanhongchao@
邮编:519000
电话:1370233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