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7 15:3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标要求】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春秋和战国形势图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秦统一全国的条件;
2.通过《秦灭六国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引导学生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史实;
3.通过分析秦王嬴政面临的统治难题,引导学生了解秦采取巩固统治措施的原因,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4.通过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制度对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理分析】
核心素养: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引导学生认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共同愿望的产物;从时空观念角度看,通过春秋到战国到秦朝形势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时局的变化;从史料实证角度看,通过出土文物和历史遗迹等,引导学生学会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来认识秦统一的措施;从历史解释角度看,引导学生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培养民族和文化认同感。
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关于本课的表述为:“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这里通过“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主题充分凸显课本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本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前面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与变法崛起的内容,是理解本课的基础。秦灭六国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千古一统格局,为巩固统治,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多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所学,学生已对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有所了解,但尚不知这些细微的格局变化,对于新形势的诞生有何影响,所以在讲授新课时,需充分调动前面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2002年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及北护城河,出土38000余枚简牍,震惊海内。通过研究,专家发现简牍的信息都指向那个曾经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强大帝国——秦帝国。
课件展示里耶秦简出土相关图片,引出本课的主角——大秦帝国。
【设计意图】通过考古发掘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第一节 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中国?
导语:公元前230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长达五百多年战争混乱局面即将迎来终结,而这一切都与一个悄然崛起的帝国息息相关。
设问1: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中国?
史料解读:
材料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根据图片(课件展示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并结合材料一,归纳秦朝统一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春秋战国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出现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图片(课件展示铁犁牛耕图片)及材料二,归纳秦朝统一的物质条件。
材料三:“九州”之中,雍州的土地最宜农耕,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最早、物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渭河流域、黄土高原,气候温暖,土质肥沃,适宜耕作。
关中平原是一个大盆地,东临黄河,四面有高山环峙。东面只有一个函谷关可通。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根据图片(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及材料三,归纳秦朝统一的地理条件。
材料四:“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稳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李斯《谏逐客书》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国崛起的人文条件。
回顾(课件展示商鞅变法内容):商鞅变法为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enter99060
材料五:“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材料五指出秦始皇个人素养对秦统一的影响。
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只有秦国才能统一中国,秦的统一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选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解读认识到秦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设问2:秦国是如何统一六国的?
课件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时局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直观感受秦统一的千古壮举。
设问3: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又会面临哪些统治难题呢?
课件展示秦王嬴政面临的三大政治难题:
(1)空前辽阔的疆域;
(2)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
(3)六国余脉及地方势力的反抗。
第二节 秦始皇靠什么统治秦帝国?
导语: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千古壮举,面对前无古人,无史可鉴的千古新局,嬴政和他的大秦帝国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设问4:面对前无古人,无史可鉴的千古新局,秦始皇靠什么统治秦帝国?
(1)皇帝制度
材料:(一)臣(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皇帝制度的特点。
(2)三公九卿制度
课件展示中央建制示意图
897890145415
(3)郡县制(课堂探究:郡县与分封之争)
课件展示不同主张:
郡县派(代表:李斯):周代开国所封宗室很多,但后代疏远,互相攻击如仇敌,征战不休,非“安宁之术”。
分封派(代表:王绾):齐、燕、楚三国旧地太原,请立诸王子为王以统治之。
提问: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说出你的理由依据。(小组讨论)
236220106680
结论:比较得出秦始皇最终选择郡县制的原因。
(4)其他措施
课件展示秦始皇巩固统治的其他措施:
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车轨;
④开凿灵渠;修筑长城;⑤开凿灵渠;修筑长城。
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套影响后世王朝的制度,几项巩固统治的措施。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探究秦统治的措施,加深学生对秦帝国的了解,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秦的统治。
第三节 如何评价秦的统一?
导语:有人说没有大秦帝国的丰功伟绩就没有今天强大的中国,也有人说没有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勤劳的中国人民会少受很多苦。
设问5:我们如何评价秦帝国?
课件展示古今对秦帝国的评价: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大秦帝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帝业,到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自缚出关投降,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仅仅存在了十五年的时间,就推出了本不应当推出的历史舞台。大秦帝国虽然烟消云散了,但他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却不能低估。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结合古今对秦统一的评价,谈谈你对秦帝国的认识。
总结: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雄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统一使人民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发展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3)统一的秦王朝有能力推行一系列加强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的积极措施,为中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前后照应,客观评价秦朝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念。
三、课堂小结
left5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