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8 10:0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广东深圳·期末)下列给出的光学器件中,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是(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万花筒
D.照相机
2.(2019·广东广州·期末)维恩图是一种比较事物之间异同点的方法,中间相交处表示它们的相同点。如图的归纳,其中错误的是(  )
A.B.C.D.
3.(2020·山东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校门口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成像原理与教室内的投影仪原理相同
B.疫情防控期间教室门口测温使用的“额温枪”,利用的是红外线
C.为预防新冠病毒学校“临时留观室”内的消毒灯,利用的是紫外线
D.新冠病毒的直径大约为20﹣250nm
4.(2019·四川绵阳·初二期末)“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B.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C.属于反射而成像的是②⑤
D.属于折射而成像的是①③④
5.(2019·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二期中)放映幻灯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大,想让像变小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C.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D.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6.(2019·广东初三一模)下列四幅图中,图文对应关系不相符的是(

A.海市蜃楼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虚像
C.露珠下的叶脉是由凸透镜形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D.水中“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
7.(2020·陕西碑林·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三)新冠疫情期间,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可进行人脸识别、体温检测,其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脸识别的成像系统相当于照相机
B.屏幕上所成的是人的虚像
C.成像时,系统借助回声定位来测物距
D.体温监测是利用物体温度越高红外线辐射越强的原理
8.(2020·江苏丹徒·初二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C.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9.(2019·湖北夷陵·初三)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
10.(2019·湖北当阳·初三)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二、多选题
11.(2019·辽宁丹东·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图片描述的场景中,成虚像的是(  )
A.放大镜看字
B.笔在水面处“折断”
C.小女孩照镜子
D.树荫下圆形“光斑”
12.(2020·山东日照·三模)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报纸时,报纸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要使观察的像更大些,报纸要远离放大镜
B.用投影仪放映物理试题时,要使银幕上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镜头下降些,同时投影仪远离银幕
C.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让拍摄对象靠近镜头,同时镜头前伸
D.用照相机照人像照时,要使所成像更大而且清晰些,应该改用长焦镜头,同时镜头前伸三、填空题
13.(2019·广东英德·期末)把一支铅笔斜插入装水的杯中,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如图(甲)所示,这是光的_____现象;把一支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的一侧,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看到的那支笔是_____.(选填“放大的虚像”、“缩小的实像”、“等大的实像”)在装满水的杯中,斜看起来杯内的水要比实际的深度_____(填“浅”或“深”)一些.
14.(2020·甘肃平川·期末)通过水滴看书上的字,字是______的(填“缩小”或“放大”),此时水滴相当于______镜。
15.(2020·黑龙江五常·期末)请将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内选填“潜望镜”、“放大镜”、“电影放映机”、“照相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6.(2020·山东博山·二模)如图是小明一家游览黄果树瀑布时拍摄的照片,拍照所用镜头是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瀑布旁美丽的彩虹是光的_______(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现象形成的;拍照时妈妈用遮阳伞遮挡阳光,能防止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人皮肤的侵害。
17.(2020·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
凹透镜”
“凸透镜”或
“平面镜”),看到的是叶脉的_______(选填
“虚”
或“实”)像

18.(2020·湖北宜城·初三一模)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___(填“正立”或“倒立”)、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19.(2020·湖北襄城·初二期末)如图甲,某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
A、B、C、D方向观察读数,其中沿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如图乙是体温计,此时读数是_____℃。
四、实验题
20.(2019·江苏泰州·中考模拟)小明设计以下实验过程来认识透镜.
(1)通过观察透镜形状可知:中央薄边缘厚的为_______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为_______透镜.
(2)通过透镜近看书本上的字(透镜距书较近)发现:_______透镜观察到字的像是放大的,_______透镜观察到字的像是缩小的.
(3)将透镜正对太阳,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纸上呈现的光斑如图甲A、B所示.其中形成A光斑的是_______透镜,形成B光斑的是_______透镜(以上均选填“凸”、“凹”或“凸和凹”).
(4)小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为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如图乙所示).为辨别水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采用下列方法中最可靠的是_______.
A.用手摸
B.用强光照射
C.透过水膜近看书本上的字
D.用刻度尺测量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A
6.B
7.B
8.B
9.C
10.A
11.ABC
12.BCD
13.折射
放大的虚像

14.放大
放大镜
15.电影放映机
潜望镜
照相机
放大镜
16.凸透镜
折射
紫外线
17.凸透镜

18.倒立
缩小
19.B
放大镜
36.5
20.凹




凸和凹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