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了解实际问题的条件和所求问题,正确列式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2.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通过加减乘除的对比分析,培养比较、判断和推理等初步思维能力。
3.能独立思考,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体会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知道加、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卡片:乘除法的复习;条件;问题;?;每组四人;有6个小组;一共24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学期,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计算符号,他们是(乘号)和(除号)。(副板书:× ÷)今天我们进行乘除法的复习。(板书卡片:乘除法的复习)
二、神奇的方块
师:这是一个黑色的魔法框,正方形即将一组一组地登场。仔细观察,告诉我一共有多少个?(课件出示2组正方形)
生:8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4+4=8。
师:你是用加法计算的。还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生:4×2=8。
师:是啊,加法和乘法,都能算出正方形的总数。(板书:总数)现在,总数是(8)。
师:下面,一大波正方形准备登场,请你算总数。(课件继续出示至第8组正方形)
师:总数是(32)。你是怎么算的?
生:4×8=32。
师:4,8,3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4表示每组有4个,8表示有8组,32表示总数。
师:看来,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算总数更简便。那是不是乘法的本领比加法大呢?继续看,又来了一组……(课件出示第9组方框)不好,这组正方形被卡住了一个,这时,魔法框里正方形的总数是?
生:35。
师:怎么算的?
生:4×8+3=35。
师:这是一道乘加算式。(副板书:+)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4×9-1=35。
师:你用了乘减算式。(副板书:-)
师:学习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
师:现在,这组正方形也想进入魔法框,请你想个办法,移一移,让它全部进框。
生:左下方移动。(课件相机演示)
师:现在,魔法框里正方形的总数是?
生:四九三十六个。
三、排队列
师:我们知道了总数36。请你根据乘法口诀,给正方形设计一个队列形状,并跟同桌说说:每排几个,有几排。
学生交流:
方案一:
师:你是怎么设计的?
生:每排9个,有4排。
师:你能列一道除法算式吗?
生:36÷9=4。
师:这里的36,9,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36表示总数,9表示每排9个,4表示有4排。
方案二:
师:还有不一样的设计吗?
生:36÷4=9。每排4个,有9排。
方案三:
生:36÷6=6。每排6个,有6排。
师:所以,知道总数,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几个几。
四、正方形涂色
师:这些方案真不错,我决定排成6×6的方阵,调整队形,开始涂色!(课件相机演示)
师:我涂了几个?
生:1个。
师:我又涂了几个?
生:3个。
师:求涂色的总数,请你列一道加法算式。
生:1+3=4。
师:继续涂……加法算式是?
生:1+3+5=9。
生:1+3+5+9=16。
师:把涂色的过程记录下来,仔细观察,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规律?
生:加数都是单数。
生:得数越来越大。
师:得数算的是什么?
生:正方形的总数。
师:刚才我们是斜着看的,变换一下角度,你还有其他方法计算总数吗?
生:2×2=4,3×3=9,4×4=16。
师: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每排2个,有2排。每排3个,有3排。每排4个,有4排。
师:刚才,我们用加法和乘法,都算出了涂色的总数。看来,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领,都能表示合起来。(副板书:合)
师:如果接下来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怎么写?请你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
师:如果乘法算式是6×6=36,你能迅速说出像上面这样连加算式吗?
生:1+3+5+7+9+11=49(相机出现正方形组块)
师:看,这些正方形真奇妙!加数不同的时候,换一个角度观察,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超级变变变
师:现在,我去掉一些正方形,留下一排。如果我告诉你……你知道了什么?
生:每组4人,有6个小组。(相机出现卡纸)
师:像这样,我们知道的信息叫做条件。(板书:条件)
师:看,我的问题是……
生:一共有多少人?(相机出示卡片)
师:请你把条件、问题读一读。谁来列算式解答?
生:4×6=24(人)。
师:如果我把图变成这样,这时,条件、问题怎么变?谁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移动卡片:一共24人,有6个小组,每组?人)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题目。
生:一共24人,有6个小组,每组多少人?
师:列的算式是?
生:24÷6=4(人)
师:条件和问题还能怎么变?谁想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移动卡片:一共24人,每组4人,有?个小组。)
师:这三句话真奇妙,知道其中的两个条件,我们可以用乘法或者除法算出问题。
师:注意看,我继续变,这时,条件、问题分别是什么?
生:已知总数24人,一部分8人,求另一部分。
师:怎么解答?
生:24-8=16(人)。
师:我们用减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记得它吗?(课件出示)刚才我们用了除法。思考一下:什么时候用除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跟你的同桌说说看。
生:已知总数,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把总数分成几个几用除法。
师:所以,除法和减法都能表示“分”。(副板书:分)其中,减法表示分掉一部分,除法必须是平均分。
六、商店购物
师:看来,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条件的作用很大。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条件?(出示课件)
生:饼干4元,巧克力9元,蛋糕5元,水果糖6元。
师:我的问题是……(出示第1小问)请你读一读,我的要求是:你觉得重要的字重重地读,其他字轻轻地读。
生:小红买一种食品,正好用去18元。她买的可能是什么?买了多少?
师:我听到你们把“一种”和“正好”两个词读的很响亮,请你记住这些重要信息,在练习纸上完成这道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买了什么?
生1:巧克力。
师:你呢?
生2:水果糖。
师:先不进行计算,请你猜一猜,他们俩谁买的食品数量多?
生:买水果糖的数量多。因为钱的总数一定,买的东西越便宜,买到的数量就越多。
师:你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算算看。
(课件演示规范答案)
师:看来,我们的猜测正确。你做对了吗?
师:现在,我想只改一个字,你能不能让小红买到不一样的食品?
生:把“一种”改为“一些”。
师:我们把修改后的题目读一读。思考一下,小红买的可能是什么?(课件相机演示每一种可能)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师:看来,做题目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读条件,因为,有时候改变哪怕一个字,我们的答案就会大不一样。
七、搬桌椅
师: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请看这幅图,你读出了哪些条件?我的数学问题是:搬一套桌椅要多少人?
生1:1张桌子和2把椅子是一套。
师:你从文字中找到了条件。
生2:一个小朋友搬2把椅子,2个小朋友搬一张桌子。
师:你从图片中找到了条件。现在,请你拿出练习纸,试着完成这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投影学生练习纸,学生上台解说。
八、全课小结
师: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怎样的问题是乘法问题,怎样的问题是除法问题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你还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