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抉择——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妥协还是反抗?
挫折之下的毅然奋起—城市还是农村?
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盲从还是自主?
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对峙还是合作?
1927.8.1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1936.12.12 西安事变
促成国共停战,合作抗日
这十年,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历史为何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1927.8.1
8.7
9.9
10
1930.夏
1931.11
1933.1
1934.10
11
1935.1
10
12
1936.10
1928.4
12
1929.3
1930.5
1930.11
1933.初
1933.11
1936.12.12
1929.10
1931.9.18
1932.1.28
1935
日本
国民党
共产党
1928.4
一、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妥协还是反抗?
蜕变 抉择
5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几天之内,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张太雷说:“整军经武,准备应变。”
蔡和森说:“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1927.8.1
8.7
9.9
10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1930.夏
共产党
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发动秋收起义
1928.4
1931.11
武装反抗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起义夺取了全国政权,而中国共产党走同样的道路却接连失败?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不能通过合法公开的斗争夺取政权。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课堂探究一】
为什么这些武装起义都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蜕变 抉择
二、挫折之下的毅然奋起—城市还是农村?
1927年10月,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7.8.1
8.7
9.9
10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
星火燎原
1930.夏
共产党
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发动秋收起义
1928.4
井冈山会师
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向农村
瑞金政权
1931.11
武装反抗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
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整编工农红军第四军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
工农武装割据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苏维埃政府布告(节录)
豪绅地主土地,一律分给农民。
免除苛捐杂税,都是有吃有剩。
工人每日工作,只做八个时辰。
商人服从法令,生意由你经营。
各地工农群众,赶快参加革命。
建立工农政府,快把地主田分。
【课堂探究二】
中共在农村为实现“生存与发展”有哪些实践?
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1928年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观察以上两幅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当时国内的政局如何?
问题一:
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问题二:
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形势
产生了什么影响?
问题三:
概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你还可以得出有关民族资本发展的哪些信息?
1913—1936年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但依然受到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挤压。
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总结民族工业取得发展的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
发展创造了机遇。
四大银行
四大银行是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这四大国家银行,既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又是国民政府用来扩大国家资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
1927.8.1
8.7
9.9
10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
星火燎原
1930.夏
1928.4
12
1929.3
1930.5—10
1930.11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蒋桂战争
中原大战
第一次“围剿
”
国民党
共产党
1928.4
井冈山会师
1.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2.广大的农业人口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人阶级力量不足)
3.农村的统治薄弱
(城市反动力量强大)
4.有农民运动经验
5.相当力量的红军
6.实践证明
7.新旧军阀的战争
【课堂探究三】
“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第五次“围剿
”
1933.初
……
瑞金政权
1931.11
可行
1930—1933五次“围剿”基本情况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开始时间
名称
军队人数
总指挥
战术
结果
1930年
第一次“围剿”
10万
江西省主席 鲁涤平
三路并进,大胆深入
失败
1931年
第二次“围剿”
20万
军政部长 何应钦
三路并进,大胆深入
失败
1931年
第三次“围剿”
30万
蒋介石
三路并进,大胆深入
失败
1932年
第四次“围剿”
50万(中央军为主力)
蒋介石
三路并进,大胆深入
攻占鄂豫皖、湘鄂西苏区;
进攻中央苏区失败。
1933年
第五次“围剿”
100万(中央军为主力)
蒋介石
“堡垒主义”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加强心理战、政治宣传、农村改良、保甲制度等。
攻占中央苏区等,
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课堂探究四】中共前四次反“围剿”都胜利了,为何第五次会失败?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1921年-1933年每月给予1.5万中国元
1927年起,先后安排瞿秋白、向忠发、 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
1930年,改组中共中央政治局,让王明、博古等进入核心领导岗位。
1931年每月给予约1.5万美元
1933年起停止
1921-1933年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财政援助
指导中共中央领导改组
幼年中共在财政上和组织上均依赖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认为:王明、博古等留苏学生才是“最出色和最有才华的领导人”。
—据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注:1931年11月,毛泽东被解除了红军的领导权。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蜕变 抉择
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盲从还是自主?
遵义会议
内容: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王稼祥
周恩来
毛泽东
李德
博古
周恩来
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10三军会师
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弘扬长征精神!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三个月内占领东北全境。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1933年,日军先后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以及河北部分地区。
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蜕变 抉择
四、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对峙还是合作?
1927.8.1
8.7
9.9
10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
星火燎原
瑞金政权
临时中央政治局迁移至瑞金
开始长征
东北人民革命军
遵义会议
到达陕北
一二·九运动
长征胜利结束
1930.夏
1931.11
1933.1
1934.10
11
1935.1
10
12
1936.10
1928.4
12
1929.3
1930.5
1930.11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蒋桂战争
中原大战
第一次“围剿
”
第五次“围剿
”
福建事变
西安事变
1933.初
1933.11
1936.12.12
1929.10
1931.9.18
1932.1.28
1935
经济危机
九一八事变
进攻上海
华北事变
日本
国民党
共产党
1928.4
井冈山会师
李济深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州反蒋抗日,并建立政权。后蒋军攻陷福州。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
制定抗日统一战线方针
……
1. 日本侵华的加剧
2.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思想
3. 中国共产党坚强的抗战决心
4. 红军力量的保存
5. 国民党内部抗日力量的压力
6. 民众要求合作抗日的舆论压力
7. 西安事变
【课堂探究五】
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的原因
结 语
十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下的毅然奋起,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终于,中华民族迎来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这是历史的选择。
他们历尽苦难,民族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