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一、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能够探究与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能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能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原来和受力前后的一些变化。
2 知识与技能: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认识弹性物体形变会产生弹力;
●了解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弹力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弹性与弹力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弹簧、钩码、钉有钉子的木板;
小篮子内:橡皮筋、海绵、橡皮泥、气球、橡皮、木块
操场:排球、篮球、大皮球、跳跳球、气球等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措施 备注
一、研究弹簧 二、研究其他弹性物体 三、了解弹簧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四、感受弹力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因此本课设计从弹簧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会恢复原状,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物体都具有弹性,并能用图画或语言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观察,推测弹簧与拉力之间的规律;通过实验,验证推测的规律。 感受弹力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 1、 出示打开会跳出玩具的盒子,猜猜盒中有什么?讨论:盒子一开,玩具为什么会自己跳出来?2、 弹簧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自己玩玩弹簧,交流自己的发现。 边讨论教师边填表。(附后)3、 介绍弹簧其实常见的弹簧有2种,比较拉簧和压簧,并继续填表。4、 这两种弹簧有什么相似之处?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而物体这种要恢复原状的力叫弹力。5、弹簧具有的这种弹性非常重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弹簧,例举。 1、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象弹簧一样具有弹性的物体很多很多。看图(射箭拉弓图、跳板)讨论后请学生上来填表。2、在老师准备的小篮子里有许多材料,它们有弹性吗?包括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试一试,然后填表。 学生上台交流。3、除了刚才大家讨论的以外,你们还看到物体也具有弹性? 1、我们刚才发现,具有和弹簧一样弹性的物体很多。那你们知道弹簧伸长的长度和什么有关吗? 是这样吗?验证一下。2、出示挂好弹簧的木板,看看有什么规律。 第5个钉子上应该挂几个钩码才对呢?验证。 那最后一个钉子上呢?验证。3、实验说明什么?1、除了刚才老师给你们看的有趣的盒子外,弹力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任选老师准备的排球、篮球、大皮球、跳跳球、气球等,到操场上玩一玩,感受一下。2、回家后可以继续观察,继续感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用自己擅长的方式。 弹性是物体一直具备的。不受外力时,弹力不表现出来。 小组内一人介绍一种材料。(思考:上台交流时,怎么展示更清楚,怎么说能让大家更明白)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不太明显,需专业的仪器才能显示。
附表格:
物体名称 原来的样子 施力后的样子 恢复原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