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习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习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学习方式】: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导与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小红到小明家去玩。小明热情的招待小红,“我给你冲点糖水喝吧”小明说。“好的,谢谢!”小明用热水冲好了后,看到里面的糖还没有化掉,就找搅拌器想搅拌一下。可是怎么也没有找到。却看到了一个体温计,小明想:“就用它来搅拌吧!”可是谁知道,刚放入热糖水中,这个“搅拌器”就破碎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物体的
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一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________(列举两种).
3、摄氏温标的单位是
,用符号
来表示。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4、使用温度计时要先看清楚
和
。
5、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
或
。
6、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
℃,测量范围从
℃到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温度计
①凭感觉预测温度不准确
实验:放冷、温、热三杯水。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过一会,把两个手指都放入温水中。
感觉:此时两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左手感觉到
,右手感觉到
。
小结:同样是一杯温水,我们的感觉却不一样。说明,对于温度只凭我们的感觉去判断是不准确的。
②自行设计温度计
材料:圆底烧瓶、皮塞、玻璃管
据生活经验,小组设计。
用自制仪器检测温度的高低。
温度计工作的原理:温度计是根据
工作的。
③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
我们把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摄氏度。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摄氏度。
如果在在0-100之间分成50等份,每份代表
摄氏度。
④读数
练习:50℃读作:
。—10℃读作:
或
。
2、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时,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
和
。
小组合作交流,再次阅读课本找出温度计如何使用。使用中注意哪些问题。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
。如果俯视则读数
,如果仰视则读
数
。等液柱上升平稳后,应该立即读数,不要等过长的时间。
3、体温计
①小游戏: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演护士和病人,用动作来描述测量体温的过程。
②体温计结构和温度计的不同之处
量程:体温计为:
。试验用温度计为:
。
分度值:体温计为:
。试验用温度计为:
。
结构:体温计的
要比温度计大,并且
更细,使得测量更加准确。体温计还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液泡的上方有一个缩口。缩口的作用是:温度升高时,液泡里的液体受热膨胀,
(能否)通过缩口。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中的液体在遇冷后,却被缩口挡住,不能回到液泡中。
使用:由于以上缩口的作用,可以使得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而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
1、摄氏温度的规定是:
。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
。
3、体温计与温度计不同有哪些?
。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有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和____℃。
2.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示数是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__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3.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
4.王伟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5.2℃的体温计,依次为甲、乙、丙三位身体不适的同学测体温,因粗心,测量过程中,只用酒精作简单的消毒,测得的结果是:38.5℃、38.5℃、39.5℃,根据测量结果判断,一定处在发烧状态的同学是:
A.甲、乙、丙B.甲、乙C.乙、丙D.甲、丙.
5.写出下面几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____℃,乙____℃。
6.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的实验过程如下:
(1)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2)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3)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其中,该同学疏漏的一个必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处错误是___。(填序号)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
七、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