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液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
熔点和凝固点及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学习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和区别,对曲线图的理解。
【学习方式】: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导与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冬天下雪了,小红和小明在雪地里堆雪人。一会儿的功夫,雪人堆好了。雪也停了。终于停雪了,可以暖和一些了。小明想。可是和小明想的却不一样,虽然雪停了,天却更加冷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几种状态?
2、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3、熔化试验中用到哪些仪器?要注意什么问题?
4、什么是晶体和非晶体?它们分别包括哪些物质?
5、熔化和凝固吸放热情况是怎样的?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物态变化
①自然界中的物质存在
三种状态。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②特殊状态:固液共存态。例如:冰水混合物。
③熔化和凝固
熔化定义:物质由
态到
态的过程。例如:铁矿石加热后变成炙热的铁水。
凝固定义:物质由
态到
态的过程。例如:炙热的铁水遇冷后变成固体的钢铁。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仪器:铁架台、试管、石棉网(作用:
)、酒精灯、
、
。
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
②方法:
。此方法生活中的应用:糖厂熬糖浆、木工熬胶水。
③开始试验,完成表格:(海波的熔化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温度/℃
④分析数据,绘制图像
分析:1)AB段。物质在这一阶段处于什么状态? 。开始熔化了吗? 。
所以这一个过程为物质的加热过程。此过程持续了 分钟。
2)BC段。物质在这一阶段处于什么状态? 。C点和B点附近物质的状态有何不同?C点附近
多
少;B点附近
多
少(固态或液态)。
BC段虽然继续吸热但是
不变。吸收的热量都用来支持剩余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完成熔化过程。即: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试验二:石蜡的熔化
①开始试验,完成表格:(石蜡的熔化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温度/℃
②分析数据,完成图像
与海波的图像进行对比。两个固体熔化图像哪一处明显不同?
。
3、晶体与非晶体
①根据
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②晶体有
物质。
非晶体有
物质。
4、凝固
①与熔化是相反的过程。
②分析图像。
5、吸热、放热情况
①熔化吸热。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②凝固放热。只有放热才能完成这一过程。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1、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
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和
。
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物质从变成________叫熔化_变成________叫熔化;从_______变成_______叫凝固。
2、固体分_______和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_______。
3、液体在冷却中凝固成固体,有一定的_______,叫做_______,而且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跟它的_______
相同。
4、把-5
℃的一小块冰投入装有大量0℃水的容器中,若冰与水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最后水中有冰块,则冰和水的温度是(
)
A、水和冰的温度都是0℃
B、水的温度是0℃,冰的温度是-5℃
C、水的温度是0℃,冰的温度低于0℃
D、
由于不知道冰和水原来的质量,无法确定
5、海波在凝固过程中(
)
A、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B、
温度升高,同时放热
C、温度不变,同时放热
D、
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六、作业布置
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
七、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