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五四学制2011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锻炼我健康信息窗一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发现平均数的特点。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平均数的特点,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磁钉、磁板、小组合作学习单、平板、教学助手、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平均数。
1、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哪些比赛?
比赛中蕴涵中丰富的数学知识,
看!他们正在进行一场篮球比赛。
老师请你们当裁判,看看哪队水平高?
巧设矛盾,引发质疑。
出示两队员得分 7号队员:33分 8号队员:40分
你认为哪个队员的投篮水平高?
预设:8号队员
出示7号队员和8号队员得分情况统计表
第1场 第2场 第3场 第4场 第5场
7号 9 —— 11 13 ——
8号 7 13 —— 12 8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现在你还认为8号队员的投篮水平高吗?
(预设:参加场次不一样比总数不公平)
(3)参加场次不一样比总数不公平,那比他们的最高成绩可以吗?
4、合作探究。
那么你们怎么比较哪队水水平高呢?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判断到底哪队的水平高。
2、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
小组展示汇报:
(1)移多补少
师:在移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生:(总数不变,人数也不变)
师: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多的个数移出来补给少的,使每个人的数量同样多,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目的是使原来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人的数量一样多。(同样多)我们把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原来这组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追问:
11分代表7号队员第几场的得分呢?代表第一场的得分吗?代表第三场的得分吗?代表第四场得分吗?(不能)
奇怪,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场的得分呢?
代表7号队员投篮的平均水平。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板书(整体水平)所以我们用一条虚线来表示平均数。
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也能说明7号水平高吗?
生2:我是计算出来的,我先求它们的总数,再除以人数也可以计算出平均数。
列式:(6+3+5+2)÷4=4(个)
(4+5+6)÷=5(个)
小结:合并了总数再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的数量就同样多了,这也是求和平分的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同学们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探究平均数的特点。
1、小组合作探究平均数的特点一、二。
课件出示:用数学的眼光再认真观察8号队员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
特点一:
从统计图知道:
最大数是( ),比平均数( )。(填“大”或“小”)
最小数是( ),比平均数( )。(填“大”或“小”)
我们组发现:平均数比最大数( ),比最小数( )。
特点二:
从统计图知道: 比平均数多的一共有( )分,比平均数少的一共有( )分。
我们组发现: ———————————————————————————————————————
小组上汇报特点一:
知道了平均数的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估计平均数或检验平均数的合理性。
小组汇报特点二:?
掌握了平均数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巧妙地解决相关问题。
2、探索发现平均数的第三个特点。
如果8号队员今天发挥超常,得了12分,平均数会怎么样呢?(增加)
如果8号队员今天发挥失常,得了4分,平均数会怎样呢?(减少)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师出示三图并排呈现)
生独立思考后,先组内交流想法,再全班交流)
追问:如果第一场或其他场的成绩变了,平均数会不会变?
平均数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3、回顾游戏,理解平均数
平均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学以致用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问题:平均水深120厘米,小明升高145厘米,他下水会有危险吗?
教育学生在水边玩耍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联系生活,谈平均数。
1、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平均数?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平均数。
2、课件出示老师搜集的资料:
(1)介绍生活中的均码。
(2)出示两地区平均寿命
我72岁,那我只能活一年啦!呜呜。
你觉得老爷爷在担心什么?你怎样安慰他?
随堂检测
(1)6、9、15、7、13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6。
A 对
B错
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A 对
B错
解决问题
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次?
五、回顾总结,分享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本节课知识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请看这节课同学们一共得到几个星,平均每个人组得到了几个?你想说些什么?
有的组比平均数,有的组比平均数少,比平均数少的组要继续加强练习,这样我们全班上课表现的整体水平就会提高。
总结:说得真好!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