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青岛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例2内容
教学目标:? ??
1、??在现实情境中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3、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4、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抢红包”小游戏,复习旧知。
1、 出示“红包”图案的页面,学生用平板进行抢答游戏,对进行的数额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42+5.23= 1.2+2.52= 10-3.65= 12.3-6.02=
?? 2、 情境揭题,引发思考。
小玲 抢了2.3元,小明抢了1元,小雅:“我比你们的总和少3元。”师问:小雅到底抢了多少钱?
预设:2.3+1-3=0.3(元)原来小雅只抢了0.3元。
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混合运算进一步的研究。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开始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饶有趣味地融入课堂。先从小数加减计计算起步,??让学生充分感知小数的计算方法,??为下面的新知迁移做好准备,??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的是复习一下关于小??数加减的知识,??让孩子们对小数加减的方法掌握的更熟练,??为下面的混合运算做好准备,??以??提高孩子的准确计算能力,同时由红包作为引线,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2。
展示主题图,让学生在图中发现数学知识。
1、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
问:对比两个表格,有什么异同?哪一个才是对的?
欣赏学生制作的微课《蓓蓓体长记录线段图的画法》
2、小组讨论:问题1:“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多少种解决的方法?
要求:1、每个组员轮流发言。(每个同学都尽量发言)
2、一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去聆听,尊重每个同学的发言。
3、把讨论的方法记录在学习记录单上。
让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并让全班同学对汇报的小组提出建议和质疑。
最后给出电子板书:
方法一:
0.98-0.22 = 0.76(米)
0.76-0.1 = 0.66(米)
方法二:
0.98-(0.22+0.1)
=0.98-0.32
=0.66(米)
方法三:
0.98-0.22 -0.1 = 0.66(米)
对比方法二与方法三,得出结论:整数中减法的性质也适用于小数。
3、问题2:“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出示主题图,阅读后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然后列式。
(2)引导学生解释每一步的含义,根据学生回答,完成如下电子板书:
方法1:0.81+0.16 = 0.97(米)
0.97-0.78 = 0.19(米)
方法2: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去对问题进行讨论,互相补充,是一个让他们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使孩子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在交流中发展思维。以学生课前用“自己录微课”的方式预习,激发学生对预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1、计算7.65+3.72+6.35 +6.28
让男生女生分别用“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和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
?? ??7.65+3.72+6.35 +6.28
=11.37+6.35+6.28
=17.72+6.28
=24
7.65+3.72+6.35 +6.28
=(7.65+6.35)+(3.72+6.28)
=14+10
=24
预设:答案都是24,说明加法的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
2、?用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3.28+2.76+3.04 18.34+5.7+4.3
9.8-0.7+0.4 15.8-5.2+4.8
3、判断对错:
15.8+9.3-15.8+9.3=0
4、
5、
【设计意图:练习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分层次、分梯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让学生深刻理解运算顺序的重要性。用平板做题,教师可以马上获取学生的做题情况,从而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四、总结全课。
你还想说(问)什么?
【设计意图:让孩子有机会说、有时间说出自己的收获与疑问,让学生自主地为自己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