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山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试卷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 )
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 B.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C.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 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2.唐朝科举考试包括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只要熟读儒家经典和相关注释就能中试,而进士则需要较高的才华和文学水平,因此进士“为时所尚”,多出高官。但武周时期,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却能两度为相。这说明当时的人才选拔( )
A.制度已发生质变 B.取决于应试者的能力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服务于现实政治需要
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 省数 道、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年)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15道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26路 288 —— 1234
元朝 12省 183路 —— 97 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4.明清启蒙思想家认为义利是统一的,既要讲义,又要讲利,应当在“义中取利”, 应当“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这说明明清启蒙思想( )
A.背离儒家思想 B.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
C.主张经世致用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5.郑观应的《盛世危言》1894年发行后,张之洞读完颇为感慨:“论时务之书虽多,究不及此书统筹全局择精语详。”光绪皇帝览闭此书,也是大为赞赏。此书一时成为畅销书,一些地方官甚至把其中部分内容作为考试的考题。该书影响较大是因为它( )
A.变革了科举考试内容 B.契合了国人“富强救国”的愿望
C.得到皇帝的积极推荐 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6.有学者研究发现,19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中国的失业情况却日益严重。有人用“失业之人,如恒河之沙”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现象( )
A.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渐趋向于没落
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过于缓慢
C.是新旧经济更迭冲击传统社会结构导致
D.造成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减少的局面
7.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内务部指出,“查近来新思潮之传播,几有日盛一日之势,而印刷物实为其媒介。本部为维护治安,预防隐患起见……随时搜集研究,以期洞见症结,因事补救,不致蹈凭空过当之弊。”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北洋政府已无力抵制新思想
C.中共诞生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
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认为,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剥削中国农民的工具;华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凡是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都是中华民族的朋友;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指出,凡是反对法西斯、援助苏联和中国的行为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表明中共( )
A.党内“左”倾思想日益滋长 B.推行积极多变的外交战略
C.逐渐消除对帝国主义的敌视 D.采取灵活务实的革命策略
9.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于7月27日急令四大银行在上海共同办理同业贴现业务,以安定市面和救济银钱工商各业;淞沪会战爆发后,又立即公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规定次日起支取银行、钱庄的活期存款,每户每星期只能提取5%,至多150元。这反映出当时( )
A.金融步入战时统制体系 B.国民政府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C.日本侵华深入金融领域 D.国民政府准备进行全面抗战
10.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 D.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11.古雅典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在《乞援女》一剧中,借逃婚到雅典的女性外邦人之口写道:“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自由并且受到保护,没有男人的暴力。任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雅典公民)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这可以反映当时雅典外邦人( )
A.享有法律豁免等专属特权 B.与雅典公民政治权利平等
C.女性的政治地位普遍较高 D.人身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
12.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B.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 D.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
13.1834年,英国首相墨尔本在向威廉四世报告工作时指出:不可使外界了解内阁的分歧。某日墨尔本在内阁讨论进口谷物税时说:“是使谷物更贵些?便宜些?还是去稳定谷物价格?我都不在意,但最好我们都要统一口径。”这说明英国( )
A.议会改革推动内阁制完善 B.内阁奉行集体负责制原则
C.首相已掌握国家核心权力 D.民主制度形式化特点明显
14.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我们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这反映出( )
A.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 B.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
C.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D.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已开始出现
15.二战结束后,美国一方面向日本开放庞大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阻止日本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美国此举旨在( )
A.遏制日本经济确保其经济优势地位
B.拉拢并控制日本以服务于冷战战略
C.离间中日关系破坏亚太地区的稳定
D.组建美日联盟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
16.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这反映了( )
A.苏联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 B.美国科技超过了苏联
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美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对陆路贸易的补充。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在蕃坊居止”,并允许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ロ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1)依据材料及所学,指出导致“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4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咖啡馆在18世纪的英国达到鼎盛。咖啡馆作为文明而廉价的公共消费空间,被称为“便士大学”。咖啡馆为招徕顾客而订购时下流行的报刊供人免费阅览,馆内布局方便顾客畅谈。咖啡馆作为信息交换和流通的理想场所,逐渐成为商界人士的经常光顾之地。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出现了不少“专业化”咖啡馆,促使专业领域信息更便捷流通。一些无权无势却又对公共事务感兴趣,乐于在咖啡馆中议论时政的人,被喻为“咖啡馆政治家”。无论是新闻话题还是政治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咖啡馆自由交流,不必太担心受到责难。
——摘编自何习尧、冯蜀冀《公共领域机制的英国咖啡馆和法国沙龙比较研究》
材料二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18~19世纪,茶馆不仅遍布城乡,而且种类多样:有文人雅士居多的“清茶馆”;有设在郊外、设备简陋的“野茶馆”;有既卖茶又兼经营点心、茶食或酒类的茶馆;有兼营说书和演唱的书茶馆;还有设在乡镇,名为茶馆实为赌场的茶馆。这一时期,遍布城乡的茶馆不仅是平民饮茶之地,同时又是群众听戏、赌徒赌博的重要场所,是商人、掮客、手艺人探听市价、谈生意找生活的集散地。清代茶馆特别发达,这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茶馆在发展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闵宗殿《茶馆历史杂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咖啡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代茶馆和英国咖啡馆的异同,简析公共空间发展的作用。(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节选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状况
1920年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立。学校的创建,与俄国在中国建设中东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
1935年 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
1937—1945年 学校完全转入接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给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
1950年 中共中央堂告哈工大完全由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立招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
1951年 教育部在《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中明确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 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唐朝重视医疗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对医者行医诊治也颁布了严厉的医药律令。武则天当政时重视医学,曾诏令御医张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共得“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表上之”。唐玄宗时期更颁布“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并亲制开元《广济方》颁示天下,以体恤民疾,以预防或治疗流行病。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医疗制度建设的显著特点并简析其意义。(6分)
高三历史学科十月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简略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B C A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B B B C
二、非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7.【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
【答案】
(1)原因:辽、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宋代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答出四点即可,8分)
(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需分两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2分,共4分)
18.【考点】
【答案】
(1)特点:①讨论氛围自由宽松;交流专业性强;②参与阶层广泛。(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成因:①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个人权利得到一定保障③;④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市民社会生活丰富;⑥启蒙思想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异:①经营形式不同;②讨论内容差异;③分布范围不同。(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同:①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②都是公共交流的场所;③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消
遣功能。(答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作用:①促进信息交流与思想传播;②丰富了民众的生活;③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形成。(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19.【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
示例1:
新中国成立之前(1920-1945)屈辱发展时期(坎坷发展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到外国势力的侵略,国内政局动荡,历届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软弱,妥协退让,导致哈工大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遭受外国控制,屈辱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60年代中期)获得新生时期(独立快速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中国政府收回哈工大的管理权,开创了哈工大独立发展的新时期;国际上美苏冷战,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内进行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并借鉴苏联的经验,这些使其在五六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
示例2:
苏(俄)联控制时期(1920—1935)苏(俄)联在其建立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采用苏(俄)联模式办学。东北是俄国势力范围,学校建立是为俄国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服务的;中国历届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较弱,妥协退让,导致苏(俄)联长期掌握学校教育的控制权并采用苏联模式办学。
日本控制时期(1935—1945)日本完全控制了哈工大,采用日本办学模式。九一八事变,日本控制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适应战时需要,日本加强对哈工大的控制。
独立发展时期(1950—60年代中期)中国收回哈工大权利,借鉴苏联模式办学。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中国政府收回哈工大的管理权,开创了哈工大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国急需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所以中国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说明:时间尺度划分合理,两至三个阶段表述正确,可得6分;对应原因解释正确,得6分(按学生划分的时间尺度灵活处理,比如示例1每个阶段对应的原因各是3分;示例2每个阶段原因各是2分。学生若有其他的答案,言之有理,可以同等赋分);
20.【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原因:借鉴前代的医疗制度;统治者重视;唐代医学的发展;唐代国力强盛;科举制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系统;有配套的法令或制度保障;统治者重视医疗保健。(每点1分,共2分,任答两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强化医者责任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疗事业发展;有利于增强民众体质;有利于强化地方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统治)。(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