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唷嘞啦
【教材分析】
《咿唷嘞啦》是一首刚果民间歌舞曲,以领唱和齐唱的方式,结合身体的律动营造出歌舞欢聚的场景。“咿唷嘞啦”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歌曲的显著特点是节奏极其丰富,旋律进行独具特色,从中仿佛感受到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歌曲分为三部分,第一与第三部分是两个相似的乐段,其中衬词“咿唷嘞啦”的演唱容易混淆。第二部分是起连接作用的短小结构,每一乐句都是弱起节奏。全曲用跺脚的“X X X X | X X X X |”节奏和拍手的“X XX X XX”节奏进行声势的呼应,也以此区别领唱与齐唱的不同内容。
【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4/4拍子,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分为三段,旋律和节奏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不是难点,但是歌曲多声部的演唱形式以及非洲音乐特有的热情、奔放、极具节奏感的音乐情绪对于从未接触过非洲音乐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地方。我这节课整体的设计是营造一个感受非洲音乐的热情奔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的学习,想去体验和表演这首歌曲。学生对非洲鼓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有了前面的铺垫之后,再请学生直接学唱歌普谱,六年级的学生直接视唱乐谱没有问题。在学唱之后我加入了非洲舞蹈动作,让学生变唱边跳,学生做得非常棒!
【教学目标】
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民歌《咿唷嘞啦》,并且通过领唱与齐唱、节奏声势的伴奏,载歌载舞地进行表演。
通过欣赏感受非洲鼓乐,音色的变化,理解不同国家的多元音乐文化。
通过具有非洲特点的音乐、声势以及舞蹈动作的体验,感受非洲音乐所特有的热情奔放以及多层次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咿唷嘞啦”相似的几个乐句唱准确
做到多声部合作,有层次的表演歌曲
充分感受到非洲音乐热情、自由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非洲鼓
【教学过程】
鼓的探索
感受鼓的音色:
师:同学们,王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你们认识它吗?
这是一支非洲鼓,名叫珍贝鼓。(图片)
想不想听听他的声音?王老师来演奏一段。
【老师做非洲鼓表演】
游戏体验,模仿非洲鼓节奏
①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能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人的喜怒哀乐。
小游戏:
有没有同学感兴趣,想上来敲一敲,感受一下,传递一下信息呀?(请学生感受非洲鼓)
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敲鼓的时候音色是有变化的,你们听出来它有几种音色了吗?(师演示低、中、高三种音色 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③师引导学生用身体敲击,模仿鼓的不同音色。
师:鼓心 鼓面的周边 鼓梆
生:跺脚 拍腿 拍手
介绍非洲鼓,并观看视屏
非洲的人们非常热爱音乐和舞蹈,在她们的音乐舞蹈中,鼓是必不可少的伴奏乐器(介绍非洲鼓,出示非洲鼓图片)。鼓是他们音乐的灵魂。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非洲歌舞的片段
(简单地说感受:看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啊?)
让我们随着一段非洲音乐一起来表演一段我们自己的“非洲鼓乐”吧!
(播放《非洲鼓魂》做伴奏,在学生敲击四组之后,师加入鼓、唱)
XXX XX X X (生)
咿 唷嘞 啦 (师唱)
【设计意图】
非洲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我从非洲鼓入手,让学生感受、体验、表演都围绕非洲鼓展开。目的是学生能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曲《咿唷嘞啦》,并且通过领唱与齐唱、节奏声势、音色的变化,感受多层次的非洲音乐特点。因为学生对于非洲音乐既好奇又陌生,所以我的导入部分请学生先观赏老师的非洲鼓表演,再去让学生“玩一玩”非洲鼓,学生对鼓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再聆听《非洲鼓魂》,用声势感受非洲音乐的充满节奏感和神秘、狂野的风格,加入了多声部的节奏表演,感受多层次的非洲音乐。
二、歌曲学唱:
1、解决难点:刚才我们在表演“丛林之声”时,老师也很尽情地加入了一些演唱,唱的是什么?(“咿唷嘞啦”)
“咿唷嘞啦”是一种烘托气氛的衬词,非洲的人们载歌载舞时喜欢加上这种表示情绪的声音。
刚才老师唱的三种旋律都不一样,我们也来唱一唱:
4/4 3 - 2 3 1 - - -
4/4 3 - 1 2 1 - - -
4/4 3 - 2 3 3 - - -
视唱歌谱,区别不同
加入歌词,唱准音高
听赏歌曲《咿唷嘞啦》(第一遍)PPT
有一首非洲刚果的民歌,名字就叫《咿唷嘞啦》,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
听听,找一找刚刚我们一起唱的三个“咿唷嘞啦”分别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歌曲分为几部分?(听录音)
生:A B A’
(PPT颜色块标注,先后出“咿唷嘞啦”)
学唱第一段:
①师生接龙唱谱:师唱领唱部分,生唱齐唱部分。(师指谱)
②学唱歌词(师指谱)
③反过来唱词:生领,师齐。(跟琴唱)
师带生唱第三段谱:
师:让我们再来学唱同样出现了“咿唷嘞啦”的第三段
①师生接龙直接唱词,请生关注师领唱部分的装饰音记号。(师指谱)
②生学唱歌谱,唱好装饰音。(师指谱)
③跟琴完整唱第三部分歌词。
5、在老师带领下,学生跟录音分声部演唱一、三段:(出声势谱)
师:同学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唱领唱部分,另一部分演唱齐唱部分。我们跟着完整的音乐来演唱一遍,到第二段时,同学们注意听,第二段的演唱形式和一、三段不太一样。
(放音乐伴奏:同学们还可以像刚才一样,敲击着非洲鼓的节奏为自己伴奏。师带生边唱边拍节奏:X X X X| X X X X X X ||节奏 )
(演唱形式是:带有轮唱或回声式的性质的二声部合唱)
6、学生学唱第二部分:
①师带生学唱领唱谱,唱时,让感受领唱部分是相同的旋律,是弱起小节。
②老师唱齐唱普,和学生做二部合唱,让生感受回声似得二声部效果。
③加入歌词演唱:师生呼应
(4)师生调换声部演唱歌词,注意延音的时值准确。(师指挥)
(5)学生分为二声部,跟琴并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7、跟伴奏,分声部完整演唱全曲。(师指挥)
【设计意图】
非洲音乐除了鼓的重要性之外,多层次的和声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地方。我用了“奏鼓乐”的游戏,和着《非洲鼓魂》的音乐,让学生用声势感受非洲鼓的韵律。我在他们有节奏感的声势奏出之后加入鼓声,接着加入“咿唷嘞啦”的歌唱声。在三个相似的“咿唷嘞啦”的旋律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听我的范唱,再识谱分辨。同样的,让学生先演唱相似的一、三两段,再去感受第二段的旋律感,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多层次的音乐文化。多声部的合作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一层的非洲音乐。
8、歌舞表演:
①尝试进行完整的,分声部进行歌表演:一声部边唱边跳,二声部边唱边做声势。
(第一段:一声部:双手握拳 原地左右脚点地;二声部:节奏拍腿。
第二段:不加动作,用舒展悠扬的声音演唱;
第三段:一声部:拉手向右走动 第二乐句向左走回原地;二声部:节奏拍腿)
(在前奏加入鼓手 )
②老师加入非洲鼓伴奏,尽情歌舞表演。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两个游戏的铺垫,学生在扎实的学习了歌曲之后,要进入表演环节了。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非洲歌舞。视频里的人们载歌载舞,歌声、舞蹈、鼓声浑然天成。我让学生分成了两个“部落”(一声部、二声部),在唱的同时做非洲舞蹈动作。在前奏的时候,加入第二个游戏中的声势节奏,从头至尾老师也加入进“部落中”一起表演。最后,表演热烈地,欢腾的结尾。学生能从载歌载舞的过程中感受到非洲多元的音乐文化。
非洲介绍:非洲人能歌善舞。凡有歌舞之处都少不了鼓。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听到鼓声,人们便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翩翩起舞,尽情歌唱。粗犷豪放的舞姿,伴以雄壮激昂的鼓点,气氛变得格外热烈。
小结
非洲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非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非洲漫长历史中艺术与信仰的缩影,黑人们通过鼓乐将人们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在苍黄天地间,以手击鼓而感天动地或悠然自得的神情,是一种绝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音乐人至上的追求。或许只有在非洲,才能感觉到这种纯朴的音乐带来的宽阔。
【课后自我反思】
《咿唷嘞啦》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鼓乐传情中的一课,偶然的一次外出听课我听到了一位老师上这一课。当时就被非洲音乐,尤其是非洲鼓特有的神秘狂野,自由奔放的特点所吸引,印象十分深刻。
这节课也是我关于音乐游戏的一个研究和尝试,根据这节课的情况,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1.音乐游戏之“猜鼓语”:学生走进课堂的向导
这节课整体的设计是营造一个感受非洲音乐的热情奔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的学习,想去体验和表演这首歌曲。因为学生对于非洲音乐既好奇又陌生,所以我先直观的让学生听我演奏一段非洲鼓。我的鼓点结合了非洲鼓三种不同音色,加上富有变化的节奏,使得演奏听起来非常的神秘和热烈,我的演奏得到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很明显,他们马上就对非洲鼓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玩一玩”非洲鼓。做了“猜鼓语”的游戏。学生在思考之后敲击出来的“鼓语”,给了我很多“惊喜”,“部落鼓手”和“族人”们的对话非常有意思。学生对非洲鼓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2.音乐游戏之“奏鼓乐”:学生走进音乐的向导
非洲音乐除了鼓的重要性之外,多层次的和声也是非常有特点的地方。我用了“奏鼓乐”的游戏,和着《非洲鼓魂》的音乐,让学生用声势感受非洲鼓的韵律。我在他们有节奏感的声势奏出之后加入鼓声,接着加入“咿唷嘞啦”的歌唱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多层次的音乐文化。多声部的合作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更多一层的非洲音乐。
3.音乐游戏之“演鼓情”:学生走进文化的向导
通过前面两个游戏的铺垫,学生在扎实的学习了歌曲之后,要进入表演环节了。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段非洲歌舞。视频里的人们载歌载舞,歌声、舞蹈、鼓声浑然天成。我让学生分成了两个“部落”(一声部、二声部),在唱的同时做非洲舞蹈动作。在前奏的时候,加入第二个游戏中的声势节奏,从头至尾老师也加入进“部落中”一起表演。最后,表演热烈地,欢腾的结尾。
【同行教师听课意见】
晓庄学院黄琼瑶教授:这是一节很有特色的优质课,无论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魅力、专业技能的展示以及课堂教学的驾驭等等方面,都展示了教师全方位的功底和能力。
刘书记:教师是能够带动学生的人,而不是生硬的教给孩子知识。一节课要“引进去,有感觉,试一试,想表演”,有这样的效果,一节课就成功了。
贾颖翠老师:整节课教师引导很到位,学生被教师带动的非常积极。学生对非洲歌曲的体验过程中,有非洲的舞蹈特点的动作要设计的更合适一点,要有非洲舞蹈的特点。
王涓老师:课上的很成功,语言上面可以再做雕琢,再细致一点会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