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8 20:11:38

内容文字预览

(共17张PPT)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托物言志及类比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写作背景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粗读
——矫正字音
读准课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
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大都是___。








ing
细读
——疏解文意
读通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然后提出来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
重点字词
乱:
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翻译课文
指名翻译课文,其他学生纠错。
师重点强调。
精读
——感悟思想
读懂课文
思考问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2、陋室的环境怎么样?
3、来陋室的都是什么人?
4、陋室的人都在干什么?
5、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6、文章最后写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
7、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陋室铭
设喻引题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清幽(景)
生活恬适(趣)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交往高雅(友)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运用类比手法,证明陋室不陋。《陋室铭》教学设计
1、
课题:《陋室铭》
2、
课型:新授
3、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托物言志及类比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4、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5、
学习重点: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
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
学习托物言志及类比的写作方法。
4、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六、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7、
教学过程:
(1)
导入
(2)
出示学习目标
(3)
学习新课
1、了解“铭”这一文体。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粗读——矫正字音,
读准课文。
(1)找几名学生读,其他生纠错,点评。
(2)听朗读。
(3)生齐读。
(4)找文中押韵的字,了解“铭”一般是用韵的这一特点。
4、细读——疏解文意,
读通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然后提出来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
(1)师对重点字词提问。
(2)生翻译课文,其他学生纠错,师重点强调。
5、精读——感悟思想
,读懂课文。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2)、陋室的环境怎么样?
(3)、来陋室的都是什么人?
(4)、陋室的人都在干什么?
(5)、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6)、文章最后写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
(7)、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
6、总结课文。
7、巩固练习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
8、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