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三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A、B、C相对于同一质点的位移图象,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平均速度最大
B、C的平均速度最大
C、B的平均速度最小
D、三者平均速度一样大
2、某同学匀速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停下一会,然后沿原路匀速返回出发点,图中能反映此同学运动情况的x-t图线应是( )
3、如图给出的是物体的运动图线,纵坐标v表示速度,横坐标t表示时间,其中哪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
4、如图所示各图像中,表示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5、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 )
A、来回的往复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6、如图所示的是两个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图象。运动过程中A、B的情况是( )
A、A的速度一直比B大,B没有追上A
B、B的速度一直比A大,B追上A
C、A在t1s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t2s时B追上A
D、在t2s时,A、B的瞬时速度相等。A在B 的前面,尚未被B追上,但此后总是要追上的
7、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 s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 ( )
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
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
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
A、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2
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
D、质点15 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9、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t2时刻两物体相遇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1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自西向东运动,开始时刻两车平齐,相对于地面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它们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车中的乘客说,乙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B、乙车中的乘客说,甲车先以速度v0向西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
C、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乙车速度
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
D、根据v-t图象可知,开始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当乙车速
度增大到v0时,两车恰好平齐
二、解答题:
1、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x—t图象,试判定:
(1)A、B两物体各做什么运动?
(2)前3s内A、B的位移各是多少?
(3)第3s内A、B的位移各是多少?
(4)A、B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多少?
2、明明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明明讲的故事情节,聪聪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并结合物理学的术语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先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否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2)乌龟做的是什么运动?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几次?
(4)哪一个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A、B、C在时间t0内的运动,虽然路程不一样,但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是相同的, 因而三者平均速度一样大。
2、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静止物体的x-t图象平行于t轴, 返回时是向着参考点运动,相对参考点的位移越来越小,而时间不能倒退,所以选项C正确。
3、D
解析:在现实生活中时间是不可能后退的,所以D是不可能存在的。
4、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方向不变。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由此可知选B。
5、BC
解析:从v-t图象可以看出,虽然物体运动的速度在变化,但始终是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没有来回的往复运动,A、D错,B、C对。
6、D
解析:从v-t图象可以看出,A先做加速后做匀速运动,B一直做加速运动,开始时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到t2时两物体速度相等,但由于这之前A的速度一直大,所以此时A在B 的前面,尚未被B追上。之后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所以B总是要追上的A的。因此选项D正确。
7、D
解析:甲、乙两质点在3 s末在途中相遇时,各自的位移为2 m和6 m,因此两质点出发
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8、AC
解析:由图象可知前5 s做的是匀速运动,A正确;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但加速度
为0.8 m/s2,B错误;15 s~20 s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16/5) m/s2=-3.2 m/s2,C正确;质点在20 s末离出发点最远,质点一直做的是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D错误.
9、B
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Ⅰ物体的斜率逐渐减小,即Ⅰ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所以Ⅰ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断减小,A错误;在0~t1时间内,Ⅱ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Ⅰ物体的速度,所以两物体间距离不断增大,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相距最远,B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到t2时刻,Ⅰ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大于Ⅱ物体速度图线所围面积,两物体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D错误.
10、A
解析:甲车中的乘客以甲车为参考系,相当于甲车静止不动,乙车以初速度v0向西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加速运动,所以A正确;乙车中的乘客以乙车为参考系,相当于乙车静止不动,甲车以初速度v0向东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匀加速运动,所以B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所以C、D错误.
二、解答题: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根据x—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以看出A物体做的是从距坐标原点3m处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的是从距坐标原点-2m处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
(2)前3s内A的位移是-3m,B的位移是5m。
(3)第3s内A的位移是-1m,B的位移是m。
(4)x—t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因此A物体的运动速度为-1m/s,B物体的运动速度为m/s。
2、答案见解析
解析:(1)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出发的时间晚。
(2)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
(4)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