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8 17:1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
教学重点 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 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 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 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请阅读课文,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工匠精神 内涵
①炉火纯青的技术
②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③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④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⑥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三、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一)把握文章观点、论证方法
1.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
(1)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2.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答案 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由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二)赏析文中语句
3.“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4.“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请结合全文, 品读这句话的内涵。
答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它的内涵是:虽然并非人人都 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是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
四、拓展探究
1、了解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而新闻评论的“立意”,正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是确立评论文章的基本观点与主要思想内容。
新闻评论讲究有的放矢、就事论理、有感而发,其立意贵在“准”“新”“深”。立意贵“准”,指评论基本观点正确、切合实际,符合法制与政策思想,又恰如其分,合乎情理,这也是保证评论的舆论导向正确的必要条件。
2、课堂研讨
(1).这篇新闻评论的“准”“新”“深”体现在哪里?
准:时代的呼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
新:工匠精神值得我们用新的眼光来观照——①旧眼光: 职业的高低贵贱;新眼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②旧眼光 :雕虫小技;新眼光: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深:生命哲学、人生信念。
(2).新闻评论和一般的议论文有哪些不同?
新闻评论针对新闻时事发表看法,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注重行文 的逻辑性,有鲜明的立场。同一新闻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的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选择适当论据加以论证。
五、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由3 000个零部件组合而成。结构精巧,工艺复 杂,铸造精致,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以及多种多样的机械连接工艺 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它凝聚着两千多年前金属制造工艺方面的辉煌成就,在中国 和世界冶金史与金属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
材料二 3000多家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380多亿支,占世界总供 应量的80%……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 却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和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实。为此中国企业每年需支付2亿 元外汇,制造商生产一支圆珠笔的利润还不足1分钱。
铜车马让世人惊艳赞叹,圆珠笔却让国人唏嘘遗憾,两相对比,你认为其中的原因 是什么?
答案
(示例)铜车马的辉煌,来自原料的精挑细选、工艺的精巧极致和工匠的精心雕琢。可以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锻造出了“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而当前圆珠笔的制造,核心技术靠“山寨”,核心材料靠进口,暴露出我国圆珠笔行业核心工艺的缺失和工匠精神的缺位。造笔者看重于“多销”,满足于“薄利”,不思探索,甘为他人“打工”,更暴露出该行业甚至社会上重量不重质的心理弊病。
2、活动任务
选择一份报纸或一个新闻网站,浏览一周的内容,从中挑选出三四篇你认为比较优秀的新闻作品。小组合作,从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草拟一份优秀新闻评选标准。每个小组按照标准评选出消息和通讯各一篇,合作撰写一份推荐书,阐述推荐理由,与新闻作品一起在全班展示、交流。
3、附:资源与积累
1.“工匠精神”的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 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学习资源
2.“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在当今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 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 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 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 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这种精神就是匠人精神。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
3、字词知识
(1).读准字音
积累卡片
词语 读音 雕琢 zhuó 挑剔 tiāo ti 精湛 zhàn 造诣 yì 卓越 zhuó
(2).解释词语
雍容 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旨归 主旨,要旨。
雕虫小技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离群索居 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 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臻(zhēn)于至善 做到极致。
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