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目标要求
1.学会观察,写出个性
2.运用描写,突出个性
1.他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2.他身材不高也不矮,满头的黑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身上穿着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手上戴一块塑料手表,脚穿一双旅游鞋——他就是我的同桌。
感悟启思
这两段肖像描写太笼统,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写人要抓住最富特征的、最能表现其精神面貌的地方,对于描写对象肖像的与众不同之处要详细刻画,最好能够结合人物的性格来刻画。
学会观察,捕捉特点
成龙大鼻子,小眼睛,一笑起来就眯着眼睛,衣服和善的样子,永远一身唐装的打扮。
极富喜剧色彩,戴着一顶八角帽,穿着一身中山装,脚蹬一双千层底布鞋。三十年不变的蓝色行头,农民形象
哈利有一张消瘦的面孔、乌黑的头发和一对翠绿的眼睛。他戴着一副用许多
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额头上一道闪电伤疤
寻人启事
这几则寻人启事中包含哪些相同的内容?
这在人物描写中属于什么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服饰等外
貌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和表情(喜、怒、哀、乐)。人物的外貌特征与人物的职业、教养、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和性格特征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能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显示人物的独特个性,使人物生动形象。
肖像描写
长他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就有三根稀稀拉拉的头发
猜猜他们是谁?
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肖像描写要选取亮点,突出人物鲜明个性,不必面面俱到。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试用
“细写公式”修改。)
(1)步步追问:“小”到什么程度?怎么个“瘦”法?穿得怎么个“差”法?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
(3)用“细写公式”把句子改为: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竹枝似的手臂,竹竿一样的腿。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技法点拨一: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
技法点拨二:融入情节,体现个性
警察生怕抓错人,定睛一瞧,没错,眼前的确是个恶魔的模样:年龄20有余,身高不足1.6米,尖嘴猴腮,黄锈牙,一头像被火燎过的黄发又长又乱,活象一个鸟窝,一双鼓凸凸的老鼠一样的眼睛总是溜来溜去,那套在上身的乌鸦色的衣服没扣子,只见他排骨列列,全身上下不足90斤。
仔细观察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进行肖像描写,要求体现人物特点
1.他那古铜色的老脸上早就被艰辛岁月耕耘出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那额头上流淌的小溪是他刚刚完成劳作的明证。那缺了牙的嘴,曾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那犁耙似的手,又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手中端起的不仅是只破旧的茶碗,那分明是沧桑的岁月。然而,那慈祥的眼神却盛满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翼。
2.老人那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恳切的目光。干裂、焦灼的嘴唇,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似乎饱尝过很多的酸、甜、苦、辣。犹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里,捧着一个破旧的粗瓷碗在喝水。毛孔里渗着汗珠,还有那稀疏的胡须,以及脸上的那颗苦命痣,身后那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辛生活的烙印。这幅肖像画叫人们思考,使人黯然神伤。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种百折不屈的精神。
1.肖像描写要点:
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点,反映其个性。
2.动作描写要点:
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
反映人物特点。
3.语言描写要点:
a.
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b.
语言须简洁,能反映人物的特征。
4.心理描写要点:
a.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
b.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感受、特点。
人物描写方法要点归纳
“怎么卖?”
“三块。”
“芹菜也这么贵?”
“过年什么不贵?”
“还不如买肉吃呢。”
“肉是肉味,菜是菜味。”
“便宜点吧。”
“进货就贵,怎么便宜?”
“那就没法买了!”
“你上别的摊也是这个价!”
个性
外在
内在
外貌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
品质
气质
方法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修养
运用描写,突出特点
范文展示
中考前一天
窗外点点灯光点缀着无边的黑夜,而我此刻的心情并没有随着黑夜的降临而宁静,反而激动不已。明天就要中考了,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它关系着我的前途和命运,是对我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成功与否就看这最后一搏了。我一想起这些,心就咚咚地跳起来,就这么点时间怎么复习呢?我的心真像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师嘱咐我们再把要点看一遍。可我怎么也看不下去。
我懒懒地想看一下墙上挂钟,无意间侧过头看见了坐在身边的奶奶,她正用慈爱和深情的目光看着我。她见我看她,和蔼地笑了笑说:“东子,明天要考试了,怕不?”“奶奶,我不怕。”这话好像是有意安慰奶奶的。
“那就好,如今考试比过去考状元还难,真难为你们了。好孩子,快温书吧。”说着,她转过头去望着窗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专门对我说的一样念叨着:“我这一辈子,一个字不认识,真是苦啊。不会写信,不会看书,连看电影,找个座位都得求人。”
她扭过头见我仍看着她就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奶奶小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上,哪有钱读书?你爸爸妈妈正赶上文革动乱。那年月想读书,读不了书,整天批呀,斗呀,乱哄哄的。你多好啊,现在政策好了,日子好过了。不缺吃,不缺穿,你可以安心读书了。奶奶就指望咱家出个响当当的大学生呢;好为国家出力,也为咱家长长门面啊!”
我用力点了点头。奶奶忽然站起身,朝屋外走去。不一会,奶奶抱回了一大摞画报,放在床边的书桌上。“东子,奶奶也看书,咱们比赛。”我看着奶奶慈祥的面庞,明白奶奶是有意陪我,顿时信心倍增,“好,奶奶,我和您比赛!”我揉揉已经酸胀的眼睛,又捧起了那本厚厚的语文书。
【点评】这篇作文,描写了中考前一天作者的心情与经历。文中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我”考前的激动与不安;还写了奶奶的一系列语言和行动,表现了奶奶对“我”的关怀与鼓励。这一系列的描写符合人物身份,符合生活实际,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有感染力。
总结
“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件件事情中。要把人写“活”,写成“他自己”,就要把人物放在事件中写,写他与人的交往,通过他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表现他的性格和形象,集中抓住一两件事,用精妙的语言让人物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以“我的同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加入适当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