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赞歌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地域,服饰,风俗等特点。学习典型的蒙古舞蹈基本动作。感受蒙古族的艺术和生活。
学唱歌曲《草原赞歌》,体会歌曲中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生活在草原的人们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身后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歌曲,自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风格。通过课件欣赏,感受草原特有的风光和辽阔。初步学习蒙古族舞蹈典型动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天堂》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它们有什么风格特点?
师:这是一首蒙古族歌曲,蒙古草原地域宽广辽阔,蒙古族人民喜欢骑马、狩猎,他们无论是在放牧、劳动时,还是在休闲、娱乐中,都喜欢引吭高歌,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随着悠扬、宽广、风格浓郁的歌声响起时,奔腾的骏马、欢叫的牛羊、洁白的毡房、劳作的牧人……草原的各种风光都一一在我们眼前展现,让我们无比向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内蒙古的短调歌曲——《草原赞歌》。
二、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1、聆听体验歌曲《草原赞歌》。
2、提出问题: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同学们说的真好,从歌曲中我们大家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自豪的情感。仿佛看见了在美丽的大草原,看见了成群的牛羊在吃草,看见了蒙古人在草原上骑马、摔交……
3、播放图片介绍了解蒙古族人们的生活,服饰,艺术舞蹈等。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
1、播放课件《草原赞歌》:
(1)视谱(出示歌谱)
提出问题:歌曲中由几个不同的音?最低的音是哪个?最高的音是哪个?
学生回答:歌曲中有五个不同的音。最低的音是5,最高的音是6。
(2)观察歌曲的乐句:
提出问题: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学生回答:全曲可分为六个乐句。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相同。
(3)练习重点节奏型:
师:在哼唱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体会到这首歌曲典型的节奏特点?有没有听到马蹄声?你能模仿一下吗?
师:这种节奏型具有草原骏马飞奔的节奏特点,仿佛让我们听到了马蹄声。
①出示节奏型跟着读一读。
②跟老师模唱节奏型
(4)用“la"发音,摸唱旋律,之处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区别,就是开头的音高不一样。
(5)尝试完整唱乐谱,注意音准。
(6)歌曲处理:
A、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你自己正在悠闲自在的放着牛羊,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B、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快乐、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来表达你对蒙古大草原的赞美之情。
(7)跟着伴奏音乐轻声唱歌曲,想一想歌曲加入什么打击乐器比较合适?
四、发挥想象,创作表演:
1、尝试、探索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双响筒)
2、体验蒙古歌舞的风格特点
随着《草原赞歌》音乐的响起,教师带领学生用身体造型模仿蒙古草原上的各种场景,如:蓝天、白云、骏马、牛羊、毡房等,用形体动作表现美丽的草原景色。
在《草原赞歌》声中,表演舞蹈。
手腕,肩膀的动作必须做到位,硬肩,压手腕。
随着音乐全体跳起来。
五、拓展欣赏:
1、《牧歌》是蒙古族民歌的长调,节奏自由绵长,旋律悠长。
2、竖笛吹奏《草原放牧》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草原赞歌》声中,感受、体验了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领略了蒙古草原的美丽和辽阔,表现和赞美了我们美丽的草原。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蒙古族的更多的风土人情吗?那请你们课后主动搜集蒙族的音乐和舞蹈文化资料,加深对蒙族的了解,你们一定会爱上这个豪放的马上民族,爱上那片美丽的大草原……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到这儿,再见,学生听《草原赞歌》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