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8 16: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分析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
说明:1.试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材料一:
上映3天,总票房已突破7亿元,网络评分8.7分以上,票房口碑双双火爆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成为这个暑期最火的国产电影。
这位小哪吒,到底为什么这么火?首先是其敢于突破传统的人物形象。电影里的哪吒顶着黑眼圈,大板牙、塌鼻子,手插裤袋,说起话来一副“混不吝”的样子。但也正是这个丑丑的、充满娱乐性的形象,击中了年轻观众的萌点。导演饺子对哪吒的个性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没有哪吒闹海,没有削肉还母,换成的是“逆天改命”的不屈不挠。生而为妖的哪吒从小饱受成见,遭人欺凌却渴望为人接受,表面个性十足,内心却十分孤独,他有血有肉,在某些时候,像极了生活中曾经迷茫的你我。
改变最大的应该是哪吒的父母李靖夫妇,尤其是父亲李靖,变成了一个耐心有爱,为了妻子孩子甘愿牺牲的好父亲,这与传统的李靖形象大相径庭。母亲则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强人”,在忙公务之余也不忘陪伴孩子,每次哪吒有可能被处决时,她都第一时间站出来护着他。这对模范父母的形象,勾起观众对现代教育的探讨:当你的孩子遭到嫌弃,不被理解,身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他?如何用爱化解他的孤独?
影片在制作方面也令人惊喜,与好莱坞一流动画相比毫不逊色。影片参与的制作人员超过1600人,最初全片有5000多个镜头,是普通动画电影的3倍,导演反复挑选后留下了2000个镜头。成片中1318个特效镜头,占到全片的80%,用了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协作,结尾的几个大特效段落仅测试时间都在3个月左右。
(摘编自《国产小哪吒,凭什么这么火?》,《广州日报》2019年07月29日)
材料二:
国产动画的创作在发掘传统文化题材时,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脉络。以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素材,并不是“一窝蜂”“赶潮流”地都去进行有关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也不能在作品中随意地、不经考证地、蜻蜓点水般挪用一点传统素材,或者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支离破碎地生搬硬套进去,以为沾上一点传统文化的要素,就显得艺术品位高。我们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敬畏,在尊重传统、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和再创作,从而使文化形式和作品内容达到水乳交融。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淘洗出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国产动画片丰富的素材来源。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从来不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才会有大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典名著等文学资源流传于世,并且一度在前辈动画人的努力下,通过汲取这些文化元素,创造了诸多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将传统文化精髓与时尚潮流、当下的市场需求与动画艺术特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作品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通过动画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向世界展示、宣扬,这是今天中国动漫应该选择的重要道路。
(摘编自?《中国动画片创作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文化报》2020年1月16日)
材料三: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国和输出国,日本动漫形象,如
铁臂阿童木,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对各国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动漫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日本政府把动漫输出提高到外交层次,视为展示日本良好形象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06年4月28日,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发表《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提出以日本动漫等流行文化为主开展外交活动的战略。他于2007年组织设立了国际漫画奖,用以奖励外国漫画家,旨在掌握这一奖项标准的制定权,力图把国际漫画奖打造成为动漫界的诺贝尔奖。
(摘编自叶淑兰《日本文化软实力:生成与借鉴》,《社会科学》2015年第二期)
4.下列对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电影里的哪吒丑丑的、充满娱乐性,这样的形象广受年轻观众欢迎,使电影火爆市场。
B.影片制作投入巨大,影片效果不仅超越了普通动画电影,也超越了好莱坞一流动画。
C.电影中模范父母的形象涉及家庭教育问题,这对当今时代年轻的父母亲有现实意义。
D.电影的票房、口碑双双火爆,表明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大特效段落测试时间都在3个月左右,表明制作过程是艰苦的。
B.对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再创作时,导演要勇于大刀阔斧改编,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C.国产电影中有不少跨时代的经典动画片,这与前辈动画人汲取传统文化元素密不可分。
D.日本的动漫形象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影响力,展示出日本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6.三则材料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分别有哪些启示?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邢玉明
谈歌
锔匠邢玉明怎么也没想到,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
当年农村贫穷,破碗破盆破锅什么的,舍不得扔,就请人锔一锔,修补后再用。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远近闻名。只是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农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锔锅锔碗的渐渐少了。邢玉明的锔匠活终究暗淡下去,再也没有主顾了,他的锔弓和锔子,彻底闲置了。
“这种活儿,我已经多年不干了,我今年都七十三了,眼力不行了,手也不行了,真是不行了!”
县委书记说:“这跟锔碗锔盆差不多,有什么不行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市里的招商引资可是大事,市长等着回信呢!”
话讲到这个份上,邢玉明只有答应了。
邢玉明与婆姨乔明枝被接到市里,在博物馆的招待所住下。当天晚上,有关部门给邢玉明乔明枝接风,市文化局长代表市领导给邢玉明夫妇敬酒,邢玉明夫妇只是干干地陪笑。第二天,港商曹柏青先生亲自陪着他们去了博物馆。
邢玉明看了看那三件瓷人的裂隙,始终不说话。如此两天,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最后那天,大收藏家丁也成老先生来了,站在邢玉明的身边问:“老师傅,这件活儿能做么?”
邢玉明笑了笑:“您说呢?”
这天夜里,邢玉明让人搬了两架立梯,他提着工具,被人扶着,爬了上去坐了,乔明枝提着一只马灯,坐在另一架立梯上。事先,博物馆的人提出拉一道照明线,邢玉明摇头不肯,他说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丁也成担心地问:“邢师傅,这样模糊的光线下干活儿,您有把握吗?”
邢玉明笑道:“您要是信得过我,让我做就是了。您要是担心,就换人吧。”
丁也成连忙摆摆手:“邢师傅,您干活儿吧。”
邢玉明就扯动了锔弓,开始干活了。马灯的光线暗淡,人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锔弓嗡嗡地响,谁也不知道邢玉明是怎么样锔的。人们也能听到邢玉明与乔明枝慢声细语说着什么,他们使用的是家乡土话,人们听不明白。到了快天亮的时候,人们看到,三件瓷人,已经被邢玉明锔上了,邢玉明和乔明枝被人从梯子上扶下来。
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围观的人发出一片感慨声,曹柏青先生带头鼓起掌来。丁也成看得眼呆,喃喃道:“鬼斧神工啊!邢老师傅,真是……”
人们这才恍然想起邢玉明夫妇,四下去看,邢玉明夫妇已经没有了踪影。
丁也成认为他们夫妇熬了一夜,大概累了,去睡觉了,便让文物局的小赵去请邢玉明夫妇,先吃早饭,然后再休息。一会儿,小赵匆匆回来说:“丁先生,邢玉明夫妇已经走了。”
丁也成刚刚吃进嘴里的一口稀饭吐了出来:“走了?他们怎么走的?”
小赵说:“应该是坐长途汽车走的。”
丁也成说:“你快去追他们回来,至少要他们留下那件锔弓。你问问那老师傅,他要多少钱,我收购了。”
小赵赶紧着去了。
丁也成再也吃不下去了:“这是民间的宝贝!那老师傅可是活着的文物啊!”
小赵开车一路追到了邢玉明夫妇乘坐的长途汽车。小赵拦下汽车,找到了邢玉明,夫妇俩正昏昏地睡觉呢。他说了丁也成的意思,请邢玉明夫妇回去。
邢玉明笑道:“不回去了。没听说过,锔匠还要看自己锔过的手艺。”
乔明枝也笑:“家里还有活儿呢。不耽误你们了。”
小赵乞求说:“邢师傅,丁先生一定要您二位回去的。对了,他还说起您的家伙什,他还要买下来呢!”
邢玉明一怔,呵呵地笑了:“买?这东西他也稀罕么?那好了,我白送给他了。”说着,他就起身把锔弓袋子从行李架上取下来,递给了小赵。
小赵急忙问:“邢师傅啊,您还没说价钱呢!”
乔明枝一旁摆了摆手,呵呵笑道:“什么价钱啊。他刚刚不是说过了么,白送给那位先生了。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小赵下了车,眼看着长途汽车扬尘而去了。
去年丁也成先生在香港举办收藏精品巡回展。在几千件藏品中,有人看到了邢玉明的那把锔弓,注着出处,锔弓颜色陈旧,像是从某一个遥远的地方截取下来的一段历史。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邢玉明的锔匠活终究暗淡下去”,这样的叙写既交代了他“没想到”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的婉拒作了铺垫。
B.“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描摹邢玉明准备工作的状态。
C.小说中丁也成对邢玉明大加赞赏前的两次怀疑,侧面表现了民间艺人默默无闻、不易被关注的特点。
D.乔明枝说的“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既表达了对车上人的歉意,也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
8.请简要分析邢玉明这一人物形象。(6分)
9.请探究小说结尾“锔弓颜色陈旧”的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C.王,一般都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者是开国的元勋,有赫赫战功的人,才能封王,一般没有军功不封王。“王”和“侯”都是爵位,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
D.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未能真正受到重用。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前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4分)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4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咏 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门掩落花春去后,窗窥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比千寻匝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追寻“愁”的踪迹。大千世界,“愁”不会有人主动喜欢,但却无时不在人的身边,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它来了总是一半藏在人的心里,一半写在人的眉头。
B.颔联揭露“愁”潜入的时机。深谙愁苦的人总会把“愁”贮藏在心房僻远的角落里,再筑起精神防线提防它侵袭,可“愁”欺人时,它会随机而出,无孔不入。
C.颈联在颔联的描写“愁”会冲破防线,悄悄爬上心头,使人更加纠结,感伤的基础上,转用比拟手法写“愁”的“柔美”,实在叫人留恋着迷,欲罢不能。
D.尾联写“愁”无处不在。“可能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姬歌妾舞、骄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间何处不相随”。
15.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论语·泰伯》中,“ , 。”两句,是说有抱负的人因为责任重大而应刚强勇毅。
(3)《短歌行》中作者所引用《诗经》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时,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深情的句子: , 。以表达“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渴望得到贤才的情感。
(4)《归园田居》中用鸟和鱼喻说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方文献,或是当地人的著述,或是外地人写的与此地相关的作品。这些文献经受风雨洗礼、经过岁月沉淀,总是浸润着此乡此土的气韵,总能生发出“我从这里来”的慨叹,有时还能让此地的人们激发起“我向何处去”的思索。
近些年,各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启动了地方文献整理出版项目。有省一级的,像《新疆文库》《江苏文库》《湖湘文库》;有市县一级的,像《广州大典》《衢州文献继承》《义乌丛书》。新近问世的《遵义丛书》,就在这种时代潮流之下 ▲ 。210册的规模,集遵义历代著述之大成,寄托当地人的乡愁,也为世人了解遵义提供了 ▲ 的文献资源。
遵义的酒 ▲ ,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遵义会议”更是广为人知,但这远不是遵义的全部。从《遵义丛书》中看到的遵义,无疑更加立体和生动。原来,早在汉代,遵义的先贤就有著作传世。原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这三位清代知名学者,不仅都是遵义人,而且都来自那个名为“沙滩”的村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理出版遵义的历史典籍,可以说是留住了遵义的文脉,也使得中华文化宝库更为充实丰富。如果各地都尽心尽力编纂地方文献, ▲ ,那么集中华典籍文献之大成的“新《四库全书》”就具备了雏形。
地方文献,根植于乡土,记录着故乡事,满载着故乡情。地方文献的价值与影响不只局限于一时一地,它会融入我们民族的文化脉络之中,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让此地的人们不仅生发出“我从这里来”的慨叹,而且还能激发起“我向何处去”的思索。
B.总能让此地的人们生发出“我从这里来”的慨叹,有时还能激发起“我向何处去”的思索。
C.不仅生发出“我从这里来”的慨叹,而且还能激发起“我向何处去”的思索。
D.总能生发出“我从这里来”的慨叹,有时还能激发起“我向何处去”,让此地的人们思索。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遵义和遵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B.遵义和遵义文化是中国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C.遵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遵义是中国的一部分
D.遵义是中国的一部分,遵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水到渠成 不可多得 举世瞩目 点石成金
B.应运而生 不可或缺 举世闻名 集腋成裘
C.水到渠成 不可或缺 举世瞩目 集腋成裘
D.应运而生 不可多得 举世闻名 点石成金
20.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题目,“长沙”是词牌名,而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行”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论语》全书共20章,首创“语录体”,它和《大学》《中庸》《荀子》并称“四书”。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致云雀》的作者分别是中国作家郭沫若、闻一多和英国诗人雪莱。
D.散文《百合花》的作者茹志鹃,用详实的笔墨写了自己在抗日战争年代亲眼目睹一名革命军人牺牲的事情,而《喜看稻菽千重浪》则是一则报道科学家袁隆平事迹的通讯。
21.下面是某校“校园之声”一篇广播稿的片段,请找出其中5处语言表达的问题并作修改。(5分)
高一新生入学后开展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这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内容涉及到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等各方面。为检测阅读效果,我校语文组正在举行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心得”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全校学生(尤其是文科强化班同学)拨冗相助,截至期终考试前一天收到的稿件达200篇之多,作品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蹭”原有摩擦之义,生活中难免磕磕蹭蹭。如今,“蹭”又有了新含义,成为很多人的喜好。蹭流量乐在其中,蹭热点乐此不疲,学知识可蹭课,沾口福则蹭饭。蹭中见人情,蹭中见世态。你对生活中的“蹭”有什么样的观察和感受?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角度,以“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2020年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分析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 A (B项,属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项,属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被称为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担当精神,而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属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很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 D (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 A (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出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C(A.以偏概全;B.“超越了好莱坞一流动画”错;D,无中生有)
5.(3分)C (A. 结尾的几个大特效段落仅测试时间都在3个月左右;B.无中生有; D,强加联系)
6.①创作者要结合观众心理大胆创新,制作过程要精益求精;
②要把握好传统文化的脉络,在尊重传统、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取材和再创作;
③政府要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把动漫输出提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D. “乔明枝说的‘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既表达了对车上人的歉意,也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理解表述有误,乔明枝说的话有对车上人的歉意,但不是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而是想要对小赵表达把锔弓白送给那位先生了,不收钱,你就不要多说了,表现了乔明枝的淳朴的性格。
8.每点2分,答对3点就可,共6分
①邢玉明是一名民间艺人,手艺精湛。当年,锔匠活远近闻名;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
②邢玉明以大局为重,识大体,能担责任。县委书记说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这件事关系到市里招商引资,邢玉明只有答应了。
③邢玉明淡泊名利,默默无闻。把三件文物瓷人锔完裂隙后,不等赞扬,默默无闻地做完自己的工作,没有打招呼就坐长途汽车回家,还把锔弓白送给了丁也成。
④邢玉明谨慎,做活时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准备工作时间长,不说话只观察;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干活时用光线暗淡马灯照明,用家乡土话和妻子交谈。
9. 每点2分,共6分
①照应题目和开头。题目《邢玉明》,邢玉明就是一位锔匠,锔弓是他的工具,“锔弓颜色陈旧”点明了邢玉明的身份以及这份手艺时间的久远。
②烘托人物形象。“锔弓颜色陈旧”烘托了邢玉明手艺的精湛,使用时间长,他具有传统民间艺人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③深化文章主旨。“锔弓颜色陈旧”,时代感强,表明这种传统民间手艺可能已经失传,工具只能作为收藏品,表明这种手艺以前存在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民间手艺失传的惋惜之情以及对这种手艺精神内涵的挽留和召唤。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10. B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文言文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开。题中,动词“如”的宾语“楚”之后应断开,可排除C项。活用为动词的“厚币”的宾语“用事者臣靳尚”之后应断开。动词短语“设诡辩”的后置状语“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后应断开,可排除A项。动词“听”的宾语“郑袖”后应断开,可排除D项。]
11.C C项,“二者的地位是相同的”错,应为“二者的地位不相同”,“王”比“侯”的地位要高。
12.B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B项,“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
13.(1)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
(得分点:“绝”:“绝交”之意1分;“使使”“派遣使者”之意1分;“如”是“到”之意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 “亡走”是“逃跑到”之意1分;“内”通“纳”,是“接纳”之意1分;“之”作动词,“到”1分;“竟”可译为“最后”1分。共4分。 )
(3)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评分标准:假,借助1分;水,游泳1分;绝,横渡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诺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挡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竟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眛。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C
15. .比喻,夸张,(2分)将“愁”比作“万顷连天草”“千寻匝地丝”,将抽象的愁具体化,(2分)突出了愁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7. B.文中画橫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联系语境,应该在“总能”后加入“让此地的人们”;二是重复赘余,根据逻辑关系,应将后面分句的“让此地的人们”删除。
18. D.本题中,括号前的句子“原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这三位清代知名学者,不仅都是遵义人,而且都来自那个名为“沙滩”的村落”,强调地域的归属;括号后的句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理出版遵义的历史典籍,可以说是留住了遵义的文脉,也使得中华文化宝库更为充实丰富”,强调文化的归属。
19. B.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 ,即功到自然成。应运而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此处语境强调的是适应“这种时代潮流”产生,故此处应填“应运而生”;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不可或缺:形容不可缺少,引申为非常重要。此处语境强调的是《遵义丛书》的重要性,故此处应填“不可或缺”;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此处语境强调的是遵义的酒非常著名,故此处应填“举世闻名”;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此处语境强调的是积少成多,故此处应填“集腋成裘”。故选B。
20.C(3分)
21.(5分,每处1分)
(1)“涉及到”中,“及”和“到”重复,删去“到”;
(2)(尤其是文科强化班同学),去掉括号,因为广播稿中不能使用“小括号”;
(3)“拨冗相助”是敬辞,不能用在学校语文组向学生征稿的语境中,改为“踊跃投稿”;
(4)期终,改为“期末”,因为广播稿读音易于“期中”混淆;
(5)达200篇之多,改为“已有200篇”或“达200篇”,因为“达”后要接确数
四、写作(60分)
22.切入分4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