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丰收的果园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丰收的果园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9 07: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丰收的果园》教案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本节课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实践性活动课,应用到了第八单元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一活动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让学生养成会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果园场景的观察、提问等活动,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数、算式和方位等有关内容。
(二)通过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具有数学意识。
(三)渗透相互帮助、团结等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感受方向不同,位置也不同。
(二)难点
发现情境里的数学内容。
四、教学课时及安排
本节课教学课时1节课
五、教学组织形式
本节课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的形式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式教学策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秋天的图片,创设一个丰收的情境,引入课题——丰收的果园。(板书:丰收的果园)
(二)收集信息,综合应用
1、课件展示小动物的果园图
(1)教师通过提问: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在果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果园。
(2)激发孩子们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信心。。
2、复习方向
(1)复习前后
小猫的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请学生也提一个这样的问题。
复习上下
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
谁在小猴的上面?谁在小猴的下面?
(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是相对的)
谁还想再飞到梨树上?小兔在梨树下干什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细节)
复习左右
你们的左边有几棵苹果树?右边有几棵苹果树?
你能看着梨树,也提一个关于左右的问题吗?
总结:同学们对前后、左右、上下掌握的如此清晰,老师再也不用担心同学们在果园里迷路了。
3、应用几和第几
(1)(ppt聚焦于车队)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一共推了几辆车?
(2)运苹果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
(3)运梨的车有几辆?是哪几辆?
(4)小猫的前面有几辆车?后面有几辆车?
(5)小猫前面和后面的动物一样多,我们说小猫在队伍的什么位置?引出——正中间。
(让学生也提一个这样的问题)
(6)从前往后数,排在第一的是谁?小狗从前往后数排在第几?
(7)老师说一个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你们猜猜它是谁?
(8)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排在第5,你知道它是谁吗?(引出矛盾)
(9)在车队里面,小狗的位置没变呀,为什么一会小狗排在第三,一会排在第五呢?(请小朋友也说说自己喜欢一个小动物排在第几,让其他学生猜猜它是谁?)
总结:通过刚才的数一数,我们分清了几和第几,在说第几的时候,一定要先说从哪面数出来的第几。
应用加、减法
①你能数一数,苹果树有几棵?梨树有几棵?
②你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三句话表达的数学问题吗?
③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4棵,请问一共有几棵果树?
④谁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5+4=9,4+5=9
(并让学生解释式子的含义)
⑤你能根据加法,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吗?
9-5=4,9-4=5(并让学生解释式子的含义)
总结:这就是一图四式。
(2)小兔子看着小鸟,也想提出一个问题考考大家,你能猜出它提的是什么问题吗?树上有4只鸟,又飞来三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4+3=7,3+4=7。你能解释式子的含义吗?
(3)每一车有几筐苹果?(3筐)苹果一共有几筐?
3+3+3=9,数一数:3、6、9.
刚刚我们根据苹果树有5棵,梨树有4棵,提出一共有几棵果树?根据树上的小鸟和飞来的小鸟,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鸟?根据每一车有3筐苹果,提出一共有几筐苹果?其实这个果园里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比如苹果树中,梨树中,车队里,小白兔中等都有老师漏掉的数学问题。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你在哪里发现了哪些邓老师漏掉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一会我们来提问。
比赛规则:首先我们把我们全班分为4大组,加一个小动物组。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在哪里,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如果问题说的又完整又清晰,这位同学就可以为他们这一组获得一颗星星,接着请另一位同学回答上一位同学的提问,如果回答的又正确又清楚,这位同学就可以为他们这一组获得一颗星。注意:同学讲,认真听。因为我们的问题不能重复,别人说过了就不要再说了。最后我们来看哪一组的星星最多,这一组就是最佳小组。
5、总结: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你就会越来越优秀。甚至都有可能成为小小数学家呢!
6、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丰收的果园
主板书 副板书
前后,上下,左右 1、2、3、4、5
几,第几
5+4=9,4+5=9
9-5=4,9-4=5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综合性活动课,而且是对前面八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复习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孩子们体会数学本身的魅力。本节课教学素材看着似乎很单一,因为自始至终只有一张图片——丰收的果园,而且图片里的东西很多,对六岁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杂乱无章,毫无层次”,同时也意味着本节课包含的内容多而杂。那么老师如何把一张图片上出层次感?如何把多而杂的内容上出结构感?如何引导孩子自己在图片中发现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备课者需要重点思考和设计的。通过这个课时的整个磨课过程,我有如下体会。
老师要非常明确这堂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这节课前面的基础是什么,后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这节课的目标和深度。
整节课的逻辑结构一定要合理清晰,符合适龄孩子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一想。对于孩子们来说容易的提一下就可以过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难点的,就要进行精心设计,甚至前面做大量的铺垫,只为难点能够让孩子们自然的攻破。
教师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具有启发性。不能让孩子们感到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练习要及时,多样,有层次性,难度适当,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
一些环节要设计的巧妙自然,具有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更好了。
让孩子们的讨论的时候,前提一定要让孩子们明确讨论的目标是什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讨论,效果会更佳。
教师一定不要害怕孩子们出错,但一定要反思孩子们出错的原因。是前面讲的没有讲清楚,还是这个问题确实会难到一部分学生。当孩子们出错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去引导?有时候教师的一句反问,就可以让一部分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视情况加一些加一些人文主义教育,来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评价要及时,可以征得其他孩子的同意。
应用一定的组织教学,孩子们在自己操作或小组活动之后,一定要安静下来之后再继续下一个环节。
教学形式一定要多样、适当。这可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一定的充分备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学生的各种回答和反应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引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