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单元《金蛇狂舞(民乐合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2单元《金蛇狂舞(民乐合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08 13:2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蛇狂舞
〖教材分析〗
《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 江南丝竹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而成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民间喜庆节日所舞龙灯——“金蛇”作为刻画对象,用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变现中国民俗节日的盛大场面和欢腾情景。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寄托了朴实、深沉的民族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民族乐器有所了解,但不全面。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赏析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充分的感受、理解音乐作品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旋律、声势律动、节奏体验等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在聆听、节奏练习、声势律动、歌唱等活动中充分感受主旋律,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组别,能听辨乐器音色。
通过唱、奏、律动结合的形式感受作品,增强合作意识和创编能力。
体会螺丝结顶创作手法,并师生合作创编节奏。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体验“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之巧妙。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作品,尝试创编接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民乐
(广东音乐《步步高》)
播放一段视频,听辨乐器,并模仿乐器演奏
提问:同学们,这段视频中有哪些乐器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①高胡,也称粤胡,其琴筒比二胡小,而且是用两腿夹着琴筒的适当部位进行演奏的独特方法。原来流行于广东地区,现在在全国各地民乐队中普遍使用。高胡的音量大,音质清亮透明,声音穿透力强。高胡是演奏广东音乐的重要高音乐器,高胡上的加花演奏极具特色。
②扬琴——弹拨乐器,木质音箱上面张有钢丝弦,用两支琴竹击奏发音。扬琴的低音区声音浑厚、饱满、余音较长,中音区明亮圆润,高音区清脆、嘹亮。
③笛子 分为曲笛、梆笛
④秦琴——广东音乐主奏乐器)
师小结:这些乐器都属于中国的民族管弦乐器。(出示课题)
中国民族管弦乐
吹管乐器组
唢呐、笛子、笙、管子等
拉弦乐器组
二胡、高胡、京胡、中胡等
弹拨乐器组
筝、琵琶、扬琴、月琴、三弦、柳琴、中阮等
打击乐器组
镲、鼓、锣、木鱼等
(视频展示,听辨乐器音色)
〖设计意图 通过听辨乐器,引导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初步感受民乐,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二、完整欣赏,体会特点
师:中国器乐有悠久的历史。近百年来,随着西洋管弦乐的引进,音乐界一直在进行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探索。 作曲家聂耳就是改革先遣军,聂耳在1934年将江南丝竹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成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他亲自指挥乐队演奏,制成唱片,广为流传。
作品介绍
《金蛇狂舞》以民间喜庆节日所舞龙灯——“金蛇”作为刻画对象,用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中国民俗节日端午赛龙舟的盛大场面和欢腾情景,金蛇和狂舞各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寄托了朴实、深沉的民族主义精神。
完整欣赏乐曲,体会乐曲特点
师:同学们乐曲欣赏完了,能不能说说乐曲分为几个段落呢?
(生回答问题,若回答不出来,留在最后)
三、初听A段,鉴赏乐曲
1、欣赏乐曲A 段
师:请同学们欣赏乐曲A段时,听一听,有哪些乐器?(师:乐曲A段中有镲、笛子、二胡等乐曲。视频展示)
A段的情绪是怎样的?曲调热烈、欢腾。
〖设计意图 学生听辨A段,并听辨出乐器音色,用“听辨活动”进入,让学生自己捕捉乐器的音色,体会作品情绪,得出结论。〗
2、教唱A段
师:中考要求要学会唱歌曲主旋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中考,来做做练习哦。
①主旋律教唱:先慢教,熟悉以后加快速度
②A段整体教学
〖设计意图 中考音乐要求学生会模唱乐曲主旋律及敲击节奏,结合中考让学生学会节奏型的模唱和敲击,做到有目的的练习。〗
四、解析B 段,发现规律
师:《金蛇狂舞》B段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一下?
生回答:(明朗、热烈、欢畅,充满生机)
五、解析C段,螺丝结顶
播放一段音频,学生听节奏特点,并说一说。
师:在欣赏C段后,老师介绍一个乐理常识——螺丝结顶。“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
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教材19页)师找听课老师对答式,演唱歌谱,体会节奏、速度。
师教学生唱谱,先慢唱,后加速
熟练基础上,做出强弱对比敲击节奏
师生对答式的演绎作品(有强弱对比)
〖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在本环节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集体练习、分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合作互动,体验伴奏
作者介绍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祖籍云南玉溪,生于昆明.他虽一生短暂,却创作了无数大家熟悉的作品,有《卖报歌》、《大路歌》、《毕业歌》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以及建国后定位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完整欣赏作品,回答问题:作品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曲式为带再现的单四部曲式:A——B——C——B)
师生随音乐完整欣赏歌曲,A段演唱、C段部分加入节奏螺丝结顶。
〖设计意图 通过乐曲的完整演绎,让学生充分感受民乐的魅力,以引发他们对民族管弦乐的关注和学习热情。〗
七、师生评价,总结课堂
聂耳的《金蛇狂舞》以极具亲和力的民族音乐词汇,引领我们走进热闹欢腾的民族音乐殿堂。聂耳的民族大义,也将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爱国,爱家。
听课点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