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08 13: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享受欢乐,感悟关怀人类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2、通过欣赏乐曲,认识贝多芬,能够专心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熟悉作品的主题,体会作品表达的“全人类拥抱在一起”的理想。
3、关注作品演唱形式的变化,能够听辨独唱,重唱和合唱三种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演唱形式的变化
教学难点:重唱和合唱的区分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电影片段,感受《第九交响曲》首演的盛况,引出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片段再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盛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贝多芬
学生谈谈对贝多芬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对贝多芬都有所了解,通过聊天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谈谈贝多芬,教师随着学生的话题做补充介绍,这样的方式师生互动更充分,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1、初步欣赏
听乐曲片段,提问:在这部作品中有没有听到熟悉的旋律?
学生回答:《欢乐颂》
设计意图:《欢乐颂》的旋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初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欢乐颂,因此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把他们最熟悉的《欢乐颂》作为音乐欣赏的切入点。
2、跟音乐演唱《欢乐颂》,感受作品“欢乐”主题的音乐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欢乐颂》,体会音乐情感,熟悉作品“欢乐”主题,为后面的欣赏做铺垫。
3、音乐拼图
分段欣赏,关注演唱形式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图形画出演唱形式。
教师演示讲解拼图说明,学生关注两个点:
(1)声部(单声部还是多声部)
(2)每个声部的人数(一个人还是很多人)
分序引、第一段歌词、第二段歌词、第三段歌词四部分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在作业纸上用图形画出演唱形式。在此基础上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和音乐内涵的表达,教师加以适当的引领和提升。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七年级学生对演唱形式的听辨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重唱”和“合唱”的对比比较模糊,通过拼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确知道欣赏中关注的两个点“声部”和“每声部人数”,学生有了明确的要求就能更好地关注音乐,培养他们仔细聆听的习惯。最后用图形表现演唱形式,更清晰、更直观。通过作业纸的形式,学生边听边画,教师可以直接检查每位学生的听赏效果和目标的达成率,能够及时反馈。
4、完整欣赏
观看《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现场演奏视频,对作品有更完整和直观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品内涵。
设计意图:完整欣赏时用现场演奏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乐队现场投入的表演也能更好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充分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之前演唱形式的听辨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证和感受。
5、课堂检测
快问快答,对比独唱、重唱、合唱三种演唱形式,完整表格。
设计意图:这个表格的设计一方面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四、拓展欣赏
街头快闪表现《第九交响曲》,体会现代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更开放更多元的审美体验,通过对视频传达内容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人文内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