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单元《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1单元《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0-08 13: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欣赏《春之声圆舞曲》、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了解圆舞曲的相关知识,以及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和主要创作作品。能说出作品的曲式结构并能简单分析评价作品。
2、专心聆听《帕米尔的春天》,关注音乐要素,能记住竹笛明亮的音色和七拍子的特点。并能用身势律动感受7/8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感受、学唱、分析、比较等途径,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兴趣。在多媒体视频中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歌曲听赏和学唱中,体会青春的朝气与活力,感受音乐快乐的情绪,激发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说出作品的曲式结构并能简单分析评价作品。 2、难点:身势律动感受7/8拍。
教学准备 钢琴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第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知识点检测。
2、歌曲复习《渴望春天》
为迎接艺术中考做铺垫,每节课之前做一些知识复习回顾。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二、感受欣赏: 1、《春之声圆舞曲》
1)从奥地利国家引出另一位音乐家——约翰.斯特劳斯。
2)播放约翰.斯特劳斯视频,学生对其进行了解。
3)介绍“圆舞曲”
圆舞曲音译为“华尔兹”,最早出现于18世纪,由流传在德国、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发展而成,19世纪风行于欧洲。
圆舞曲为三四拍,节奏轻快,旋律流畅,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4)介绍作品创作背景,并出示曲式结构。
这首充满青春活力的圆舞曲为约翰·施特劳斯年近60岁时所作,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全曲由三首小圆舞曲组成。第一首旋律华丽而敏捷,上下起伏,犹如扑面而来的阵阵春风;第二首旋律轻盈优雅,和第一首形成对比;第三首旋律更为灵活,具有跳荡的节奏,和前两首形成另一种对比。
三首小圆舞曲共6个主题,其组合形式为:
序曲(四小节) + 第一圆舞曲(A+B+A) + 第二圆舞曲(C+D) + 第三圆舞曲(E+F) + 尾声(A)

5)A主题:
聆听,用身体律动跟着老师感受旋律。
说说旋律、节奏有何特点?
旋律:上行
节奏:自由
弱起小节
3、联想到什么画面?
正是这种自由的节奏与上行的旋律,通过快速的演奏,让我们联想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景。象花蕾快速的绽放,象树叶迅速的吐绿,象奔流不息的小河,象小草突然的钻出地面……
4、跟随钢琴唱A乐段旋律。
6)B主题:
1、聆听,用身体律动跟着老师感受旋律。
2、说说旋律、节奏有何特点?
旋律:具有歌唱性
节奏:规整
3、联想到什么画面?
歌唱性强,有明显的三拍子节奏,就像花草随风摇曳,跳起轻快的圆舞曲。
跟随钢琴唱B乐段旋律。
7)完整聆听全曲。

2、《帕米尔的春天》
1、介绍塔吉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塔什库尔干自治县是我国塔吉克民族的主要聚集地。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总人口数为51069人。
2、介绍鹰骨笛。
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得名,常用于独奏。
3、分段聆听作品。
乐曲共分四个段落:
一、快板,明亮欢快的塔吉克舞曲主题;
二、跳跃的快板,快速的技巧性旋律富有生机;
三、舒展的小快板,优美的旋律歌唱着春天的到来;
四、扩展的中板,为全曲的高潮。
4、演唱并做7/8拍身势律动。
三、知识巩固:
考考你:
聆听音乐片段,请你说出乐曲名称与曲作者:
1 乐曲名: ____________ 作者名: ________
2 乐曲名:_______________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
这两位曲作者都是______人。
3 乐曲名:_______ 作者名: ________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分析作品。
演唱律动教师带动,多以鼓励评价为主。
板书设计
学唱歌曲《唱的响亮》

欣赏《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反思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