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星满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爱星满天》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富有表情并准确地演唱歌曲《爱星满天》,并尝试合唱第二乐段。
2)能通过聆听,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能给正确划分歌曲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受、演唱抒发、分析表现、体验演绎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手法,让学生感悟爱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和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与体验人世间的美好,激发学生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团结的情怀。
教材分析:
《爱星满天》是作曲家龚耀年的作品。他用巧妙的手法,把跳动的音符编织成美丽动人的旋律。全曲采用大调式,单三部曲式结构曲调优美动听,洋溢着青春气息。第一乐段采用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描绘出迷人的星空;第二乐段较为激动,尤其变化音的运用,改变了调性,音乐色彩更为浓郁,与前后形成明显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缩减再现,是爱心的传递和延伸。
教学重点:能够和谐而又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难点:以组为单位,进行以“爱”为主题的不同形式的展示。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爱的奉献》视频演唱,爱,是人类社会永恒歌颂的主题,因为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请说出所听歌曲的歌名。
提问:生活中都有哪些“爱”?
有父母之爱,师生、同学、朋友之爱,社会之爱,祖国之爱等等
请同学说说还知道哪些与“爱”有关的音乐作品?
《世上只有妈妈好》——对妈妈的爱
《感恩的心》——感恩的爱
《爱的奉献》——对弱势群体的爱
《爱我中华》——对祖国之爱
《欢乐颂》——圣洁的爱
《让世界充满爱》——博爱、大爱
引出课题《爱星满天》,教师板书。
二、实践演练、体验情感
1、聆听歌曲,并思考:
歌曲所采用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第一段:齐唱,第二段:领唱+齐唱
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中速;深情,优美
歌曲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单三部曲式:A+B+C
2、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歌词,并分析各段表达的情感。
3、说出每段由几个乐句构成以及重复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4、分段学唱
A段:学唱乐谱(切分、附点节奏,大跳音程),填词演唱,用柔和地情绪再次演唱。
B段:学唱乐谱 变音记号:降记号,作用:使音乐色彩更加浓郁,填词演唱,用稍显激昂的情绪再次演唱。
聆听二部合唱形式,说出不同。
学唱第二声部乐谱,重点练唱4,及大跳音程,借助旋律线再次演唱低声部旋律。
填词唱第二声部,并跟音乐唱低声部。
分声部合唱,注意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C段:学生轻声自学乐谱,找出相同乐句。
齐唱乐谱,唱好不同之处。
用舒展的情绪填词演唱。
5、用不同的力度变化,完整演唱歌曲。
三、律动表现,升华情感
音乐活动——“爱心传递”
要求:小组合作,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共同把爱心传递和延伸。
A、舞蹈组:给歌曲《爱星满天》创编舞蹈动作。
B、歌唱组:演唱所学歌曲《爱星满天》。
C、器乐组:用沙锤、碰铃、铃鼓为《爱星满天》的不同乐段演奏。
D、制作组:制作爱心卡片,写上祝福语,挂在爱心树上。
四、课堂小结
天空因为有了星星才美丽,世界因为充满了爱而温暖,就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唱出对爱的赞美。把爱永驻心间,用双手撒播爱的雨露,让爱星满天。
板书设计;(见课件、黑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