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曹刿论战
《左传》
关于《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介绍时代背景
毛泽东评价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一、对照注释,查工具书:
曹 刿( ) 又何间焉 (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
小信未孚( ) 登轼而望之 ( )
吾视其辙乱(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guì
jiàn
bǐ
bó
fú
fú
zhé
shì
m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军队 准备 入见 同乡
居高位的统治者 考虑 参与 目光短浅
凭什么作战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独自享用 把 普遍
听从 牛羊等祭祀品 以少报多 把
为人所信服 赐福 案件 即使 详察
根据实情 可以凭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乘坐战车 在 击鼓进兵
三次击鼓 大败
驱车追赶 车印 车前横木
追赶齐国部队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已经战胜 缘故 发语词
振作 第二次 衰落 枯竭 对方
旺盛 因此 预测 埋伏
车印杂乱 倒下 所以
课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
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
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于
是进入宫廷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服粮食这些
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必定把它拿来分给
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
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
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
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小的
课文翻译
信用不能被老百姓所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
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
照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做了尽本职一
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作战的话请求跟从
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击了三次
鼓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国的军队大败。鲁庄公将
要下令驾车追击,曹刿说:“不可以。”(说完)就下车
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
形),(这才)说:“可以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课文翻译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其中的缘故。(曹刿)答
道:“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
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第三次击
鼓士兵的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但我方
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很难推测他的情况,担心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
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
击。”
齐读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
(1)“十年春”指的是哪一年?“伐”解释为“讨伐”可以吗?
(2)此时的曹刿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他为什么要去拜见鲁庄公?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用原文句子回答)
(4)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
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
返回
上页
下页
齐读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
(1)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2)鲁军追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齐人三鼓”之后
“辙乱旗靡”之时
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他的解释是: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返回
上页
下页
(1)这一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2)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明确:
A.选择了有利于反攻的好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B.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明确:
“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军马上追击?
因为他认为鲁国是“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返回
上页
下页
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视”到什么?“望”到什么?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返回
上页
下页
归纳: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返回
上页
下页
曹刿论战
战前准备
请见原因
1
齐师伐我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政治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战争经过
战后总结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战略思想
(取信于民)
战场指挥
(正确英明)
战术思想
(抓住时机)
一.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及策略思想:
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
一论:战前准备
民弗从
神弗福
可以一战
二论:战争经过
未可 —齐人三鼓 善于
未可 — 敌军辙乱旗靡 把握时机
三论:战后总结
取胜原因
取信于民是作战
胜利的前提条件
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
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1)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文章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是按照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准备,以及战后的总结,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
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思考:
三、思考问题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明确: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四、中心内容
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
明确:
中心内容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明确:
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
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言词语1——通假字
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
文言词语2——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今:常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个人利益或生命”)
小大之狱
(古:案件;今:常指“监狱”)
可以一战。
(古:可以凭借;今:常用作副词)
再而衰
(古:第二次;今:常指“再次、又”等)
文言词语3——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名词用作动词)
公将鼓之
(击鼓进军。名词用作动词)
文言词语4——一词多义
十年春,齐师伐我
(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哪)
文言词语5——其他1
肉食者谋之
(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又何间焉
(间:参与)
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必以信。
(信:实情。)
文言词语5——其他2
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齐师败绩
(大败)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文言词语5——其他3
遂逐齐师
(追赶、追击)
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埋伏。)
望其旗靡
(倒下)
句子翻译2
5、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6、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精要练习1
1.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_________史书。
左传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
2.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又何间焉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 ①肉食着鄙 ②不以臣卑鄙
C. ①衣食所安 ②安能求其千里也
D.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即克,公问其故
2.B
精要练习2
3. 解释下列三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民弗从也
②弗敢加也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从:听从。加:虚夸。属:类。从:跟随
精要练习3
4、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实情处理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
精要练习4
5、阅读课文回答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准战机,后发制人
精要练习5
6、列举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和另外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许可
参与
隔开,不连接
案件,官司
监牢
古今异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
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所以)
(缘故,原因)
(听从)
(跟随)
(这样,如此)
(他们的,指齐军的)
(他的,指曹刿的)
一词多义
之
肉食者谋之
忠之属也
公将驰之
以
何以战
必以情
必以分人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助词,无实意。
凭借
按照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