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语文
第三单元
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3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
?
?
?
?
?
?
一、默写(共1题;共10分)
1.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共1题;共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________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gǎn
kǎi________万分。
(2)我的手指cuō
niǎn________着花叶,fǔ
nòng________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
kāi________的花朵。
(3)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
juàn
bù
kān________了。
(4)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
yì________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wéi
kǒng________发生意外。
三、单选题(共2题;共6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
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4分)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6.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D.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
,
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上君子
???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陈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注】①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
?sǎng):叩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起自整拂/有朋自远方来
B.呼命子孙/曾子曰
C.不善之人未必本恶/其不善者而改之
D.习以性成/学而时习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视
君
状
貌
不
似
恶
人
宜
深
克
己
反
善
然
此
当
由
贫
困
(3)读完这个故事,你认为陈寔是个怎样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7分)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吓人”的无人机
胡征和
???
①2018年圣诞前夕,伦敦时间12月19日周三晚上9点,英国重要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突然宣布停止任何航班的升降并封锁跑道。瞬时,八百多班航班瘫痪,12万名乘客滞留。紧接着,一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冲进机场,更有狙击手用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天空。
???
②谁也想不到,制造这一重大事故与紧张气氛的竟是两架小小的无人机。还好,似乎是玩够了,无人机飞走了。20日凌晨3点,警方经过巡查,确认没有无人机威胁后,机场跑道重新打开,然而,大约45分钟后,机场跑道再次被迫关闭,因为那两架无人机又回来了。来了走,走了又来,直至当地时间21日早上6点多,警方百分之百确认安全后,机场官方才对外宣布航班恢复,可以正常起飞。
???
③英国民众无不诙谐地说,谁也想不到,2018年的圣诞大礼竟然是无人机大闹机场的“游戏”。然而,盖威克机场和机场辖区警察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因为这虽然不是恐怖袭击,但整个事件带来了莫大的损失。因此,他们必须全力追捕无人机背后的“人”,否则“游戏”会越演越烈。
???
④有人质疑,机场方面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两架小小的无人机真的会对机场造成那么大的危害吗?无人机与大飞机相比,还不是小巫见大巫!
???
⑤事实并非如此。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哪怕是遭遇一只小乌,都是极其危险的事。那是2009年1月15日,执飞美国航空公司1549航班的空客A320-214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而失去动力,导致该航班于升空6分钟后紧急迫降在曼哈顿城中哈德逊河河面,即有名的“哈德逊河奇迹”。若不是机组人员的机智应对,以及地面救援的配合,对飞机上155人来说,那天就是末日。
???
⑥黑雁的体重与无人机相仿,但飞行速度比不上无人机,就是这样,它与飞行中的飞机相撞,冲击力都是吓人的。我国重庆机场相关人员以一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吓人”的程度:如果飞机的时速在300千米/小时,与5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7万牛顿的冲击力,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千米/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125万牛顿的冲击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
⑦这样比照,无人机横飞乱舞之“吓人”就不言自明了。但事实是,有不少无人机的狂热爱好者偏偏喜欢玩刺激,搞恶作剧,挑战航空。根据国外一家网站统计,无人机与大型客机危险接近,撞击事件逐年攀升,现在一年多达百起,且拥有无人机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没有驾驶执照。就我国来说,2017年无人机持有量在120万架以上,但拥有民航颁发驾驶执照的仅为7000人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无人机是没人监管的“黑飞”。
???
⑧无人机本是一身正能量,在多种工作中能够替代或者优于人类,如农业、安保、观测、快递等。可上文满是它的负能量,惊喜变成了惊吓,何以?这得归咎于无人机背后的人,是他们的“黑飞”生事捣乱。于无人机,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无人机不“吓人”,“吓人”的是“人”,人们应该关注的也是“无人”背后的那个“人”。
(选自《知识窗》2019年第3期,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给机场带来莫大的损失。
B.10公斤的无人机撞到正在飞行的飞机,其威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C.在我国,拥有无人机持有量超过120万架,但真正拥有驾驶执照的机主仅约为7000人。
D.正确使用无人机,会给人们带来福音;否则,无人机会“黑飞”生事捣乱,令人恐慌。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至第③段叙述了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表明英国的机场安保措施不到位,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④段是过渡段,由上文对英国机场事件的叙述,过渡到对不能正确管理无人机的危害的说明。
C.第⑥段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无人机与正在飞行的飞机相撞时所产生的威力。
D.第⑧段指出无人机之所以“黑飞”生事捣乱,主要原因是人们未能正确使用或管理,从而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3)联系原文,你认为国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无人机?请简要作答。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发底下
简
默
???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
???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有删改)
(1)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从加点字的角度)
②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从描写的角度)
③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从修辞的角度)
(3)找出文中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七、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每个人都在无形的网中。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网络让人的交流更加容易,也让人际关系更加疏远;网络让人更加便利,也让人更加懒惰;网络让人更自由,也让人更不自由……
请以“网络让我?
?
?
?
?
?
?
?
?
?
?
?
?
?
?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八、名著导读(共3题;共10分)
11.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目名)。“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________。
12.第三小组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抬》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13.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请你结合《昆虫记》或《朝花夕拾》,谈谈对培根这句话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
语文
第三单元
同步测试
参考答案
一、默写(共1题;共10分)
一、默写(共1题;共10分)
1.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枯藤老树昏鸦
(3)随风直到夜郎西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藤、鸦、郎、犹、隔,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二、填空题(共1题;共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________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gǎn
kǎi________万分。
(2)我的手指cuō
niǎn________着花叶,fǔ
nòng________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zhàn
kāi________的花朵。
(3)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
juàn
bù
kān________了。
(4)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
yì________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wéi
kǒng________发生意外。
【答案】
(1)截然;感慨
(2)搓捻;抚弄;绽开
(3)疲倦不堪
(4)小心翼翼;唯恐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慨”易错写成“概”。(2)“绽”易错写成“锭”。(3)“堪”易错写成“偡”。(4)“唯”易错写成“惟”。
三、单选题(共2题;共6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
,
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答案】
A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适用对象错误。B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使用正确。C受益匪浅:指意识或形态方面有很大的收获。使用正确。D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使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搭配不当,“信心”与“果断”不能搭配;B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删去“谈论”;D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去掉“在”。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4分)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关键词型压缩语段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研究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这个语段主要介绍了“古籍修复”以及人才不足的内容,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古籍、修复、人才、缺乏(不足)
【点评】提取关键词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而这些涵盖主要信息的关键词有无或是否齐全,将成为评分的重要依据。检查反馈原则。指选出的关键词,检查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如要点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达标,是否字数超限等。既然有定词语数量的要求,那么超过这个限定是要扣分的。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出自原文原则。考生找到所谓的关键词应是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这是这类题有别于其他概括压缩型题型的地方。次序固定原则。考生所选择的关键词在填入答案栏时,位置和次序不能颠倒混乱。如本题首先要研究所提供材料的内容,这个语段主要介绍了“古籍修复”以及人才不足的内容,据此回答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6.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D.日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
,
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1)B
(2)①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②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3)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解析】【分析】(1)A期(第一个):约定。C顾:回头看。D去:离开。故选B。
(2)第①句中,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期”:约定;日中:中午。第②句中,虽:即使,不能理解为虽然;期:完成约定。理解这几个关键词后第①句按照正常语序翻译即可,第②句要把“可不”调整成“不可”。
(3)甲文讲“友人”不守信用,连一个小孩子都瞧不起;乙文讲魏文厚讲信用的故事,因此受到后人的尊敬,因此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这两个故事告诉的道理也是如此,当然也可围绕“诚信”这个话题进行阐述。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及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首先要反复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然后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而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上君子
???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陈寔①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注】①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
?sǎng):叩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起自整拂/有朋自远方来
B.呼命子孙/曾子曰
C.不善之人未必本恶/其不善者而改之
D.习以性成/学而时习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视
君
状
貌
不
似
恶
人
宜
深
克
己
反
善
然
此
当
由
贫
困
(3)读完这个故事,你认为陈寔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C
(2)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3)心地善良,教育有方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A:亲自/从?
B:儿子/古时对人的尊称,C:好/好?
?D:习惯/复习?
(2)断句可先将句子进行翻译。“
视
君
状
貌
不
似
恶
人
宜
深
克
己
反
善
然
此
当
由
贫
困
”可翻译为“
?看您的相貌,不像是作恶的人。您最好深刻反思剖析自己的行为而从善。“根据解释,按照现代汉语的停顿习惯进行断句即可。
(3)人物的形象一定要结合人物的典型事例去概括。
陈寔
在文中一共两件事,一是释放了盗窃者,二是教育了儿子,从中看出他心地善良、教育有方。
故答案为:⑴C
⑵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⑶
心地善良,教育有方的人。
【点评】⑴一词多义的辨析,一是要考积累,二是要结合具体句子,先把句子翻译出来再进行分析即可。
⑵古文断句需要先把句子翻译出来,按照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进行断句即可。
⑶人物形象的概括,一是要条理清晰,二是要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去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7分)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吓人”的无人机
胡征和
???
①2018年圣诞前夕,伦敦时间12月19日周三晚上9点,英国重要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突然宣布停止任何航班的升降并封锁跑道。瞬时,八百多班航班瘫痪,12万名乘客滞留。紧接着,一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冲进机场,更有狙击手用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天空。
???
②谁也想不到,制造这一重大事故与紧张气氛的竟是两架小小的无人机。还好,似乎是玩够了,无人机飞走了。20日凌晨3点,警方经过巡查,确认没有无人机威胁后,机场跑道重新打开,然而,大约45分钟后,机场跑道再次被迫关闭,因为那两架无人机又回来了。来了走,走了又来,直至当地时间21日早上6点多,警方百分之百确认安全后,机场官方才对外宣布航班恢复,可以正常起飞。
???
③英国民众无不诙谐地说,谁也想不到,2018年的圣诞大礼竟然是无人机大闹机场的“游戏”。然而,盖威克机场和机场辖区警察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因为这虽然不是恐怖袭击,但整个事件带来了莫大的损失。因此,他们必须全力追捕无人机背后的“人”,否则“游戏”会越演越烈。
???
④有人质疑,机场方面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两架小小的无人机真的会对机场造成那么大的危害吗?无人机与大飞机相比,还不是小巫见大巫!
???
⑤事实并非如此。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哪怕是遭遇一只小乌,都是极其危险的事。那是2009年1月15日,执飞美国航空公司1549航班的空客A320-214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而失去动力,导致该航班于升空6分钟后紧急迫降在曼哈顿城中哈德逊河河面,即有名的“哈德逊河奇迹”。若不是机组人员的机智应对,以及地面救援的配合,对飞机上155人来说,那天就是末日。
???
⑥黑雁的体重与无人机相仿,但飞行速度比不上无人机,就是这样,它与飞行中的飞机相撞,冲击力都是吓人的。我国重庆机场相关人员以一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吓人”的程度:如果飞机的时速在300千米/小时,与5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7万牛顿的冲击力,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千米/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125万牛顿的冲击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
⑦这样比照,无人机横飞乱舞之“吓人”就不言自明了。但事实是,有不少无人机的狂热爱好者偏偏喜欢玩刺激,搞恶作剧,挑战航空。根据国外一家网站统计,无人机与大型客机危险接近,撞击事件逐年攀升,现在一年多达百起,且拥有无人机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没有驾驶执照。就我国来说,2017年无人机持有量在120万架以上,但拥有民航颁发驾驶执照的仅为7000人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无人机是没人监管的“黑飞”。
???
⑧无人机本是一身正能量,在多种工作中能够替代或者优于人类,如农业、安保、观测、快递等。可上文满是它的负能量,惊喜变成了惊吓,何以?这得归咎于无人机背后的人,是他们的“黑飞”生事捣乱。于无人机,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无人机不“吓人”,“吓人”的是“人”,人们应该关注的也是“无人”背后的那个“人”。
(选自《知识窗》2019年第3期,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给机场带来莫大的损失。
B.10公斤的无人机撞到正在飞行的飞机,其威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C.在我国,拥有无人机持有量超过120万架,但真正拥有驾驶执照的机主仅约为7000人。
D.正确使用无人机,会给人们带来福音;否则,无人机会“黑飞”生事捣乱,令人恐慌。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至第③段叙述了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表明英国的机场安保措施不到位,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④段是过渡段,由上文对英国机场事件的叙述,过渡到对不能正确管理无人机的危害的说明。
C.第⑥段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无人机与正在飞行的飞机相撞时所产生的威力。
D.第⑧段指出无人机之所以“黑飞”生事捣乱,主要原因是人们未能正确使用或管理,从而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3)联系原文,你认为国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无人机?请简要作答。
【答案】
(1)B
(2)A
(3)①严格要求无人机的机主考驾驶执照;②一旦发现无人机“黑飞”,则严惩机主。(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B.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千米/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125万牛顿的冲击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选项缺少必要的条件。故选B。
(2)A.分析错误。第①段至第③段叙述了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的事件,意在说明无人机对机场安全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故选A。
(3)结合文章⑦段的说明内容来分析,造成无人机对机场安全危害的因素是“拥有无人机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没有驾驶执照……绝大多数无人机是没人监管的‘黑飞’”,可以从国家层面进行强制,一是要求无人机机主必须拥有驾驶执照,二是对无照持机者进行法律严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B;⑵A
⑶
①严格要求无人机的机主考驾驶执照;②一旦发现无人机“黑飞”,则严惩机主。(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在文中要找到选项对应的内容进行比对,加以辨析判断。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区域考生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关于文段的理解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我知道内容,结合文段的重点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阐述。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发底下
简
默
???
①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从头到脚,我们神奇地保持一致,像是隔着上下三十年的同一个人。
???
②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潜藏在大地深处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
③小时候,我们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五,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母亲给他准备一只杏儿大小的杯子,盛满酒,父亲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惫就被这杯酒解除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哎呀,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
④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
⑤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狭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散发淡淡的热量。我们一家围炉取暖。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可爱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
⑥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
⑦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给父亲拔白头发,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
???
⑧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白头发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据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
⑨后来,父亲被病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就是不停地吃药、打针,各种治疗。有时候父亲斜靠在病床上,双眼微闭,我觉得他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坐在那里,用手轻轻地拍拍头发,发出“嘭嘭”的声音,这声音把一切嘈杂和烦恼都给隔离了开来。但是,事与愿违,他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他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帽子。不知道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
???
⑩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
?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杂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速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
?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
?但岁月如流水,匆匆逝去,不舍昼夜,无法回头。
(有删改)
(1)说说文章标题“黑发底下”的含义。
(2)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间有些落寞”(从加点字的角度)
②南方的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地守望黎明。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压在银杏枝头,不时可以听见树枝清脆的断裂声。(从描写的角度)
③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容易寻找到。(从修辞的角度)
(3)找出文中与第⑦段“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又自鸣得意的秘密”中“秘密”相照应的句子。
(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
(1)(从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①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③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④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
(2)①“丢”原指遗失、失去,在这里指父亲被病魔折磨,失去了头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的流逝,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同时也表明,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意思对即可)
②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家庭的温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③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暗示父亲生命的流逝,(逐渐衰老,不再年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4)含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却以无法将其留住的遗憾;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解析】【分析】?⑴这篇文章塑造了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因此答题应从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角度分析,根据第②段“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及“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可以黑发底下就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根据第③段“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可知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根据第③段父亲挑煤的情节和第⑤段我们为他拔白发的情节及第⑧段中的内容可以看出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年龄的增长及疾病的折磨,父亲的白发越来越多甚至头发都掉光了。而他的孩子也长大了,懂事了,因此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意对即可。
⑵①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丢”原指遗失、失去,结合语境分析,因为疾病的折磨,父亲的头发很快就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也不剩,这也意味着父亲生命的流逝,因此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的流逝,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但父亲似乎并不在意,当我提起小时候给他把头发的事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开心,因此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意思对即可)
②这句话描写了南方冬夜的漫长和冷寂,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在这漫长冷寂的冬夜了,我们一家围炉取暖,我和弟弟兴奋地给父亲拔白发。这是一幅多么和谐温馨的画面,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运用环境的冷寂来反衬家庭的温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③把父亲不多的白发比作是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抒发,“藏”把白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广袤的黑土地”形容父亲的黑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且少量的白发和茂密的黑发也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语境分析,白发预示着父亲生命的衰老,说明父亲不再年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⑶根据“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我有些无地自容”的语境分析可知答案应为: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篇文章重点塑造父亲的形象,文中的父亲非常的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疼爱孩子。他原来有一头茂密的黑发,但是不断增长的年龄、生活的操劳、疾病的折磨却逐渐夺去了他那一头黑发,黑发逐渐变为白发,直至掉完,也预示着父亲的生命流逝。儿子长大了,懂事了,看着父亲生命逐渐流逝,非常想让时光倒流,但是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第看着父亲逐渐的衰老甚至生命结束。父亲是这样,每个生命不都是这样的,最后一段作者由父亲这个个体上升到对整个生命和岁月的感叹,因此这句话在内容上自然收束全文,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⑴(从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①黑发底下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②黑发底下是白发,是脱落。③黑发底下是父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家庭的责任。④黑发底下是父亲生命的流逝和孩子的成长。⑵①“丢”原指遗失、失去,在这里指父亲被病魔折磨,失去了头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生命的流逝,无奈不舍(无法控制、无法把握)的感情;同时也表明,在作者的眼中,父亲即使掉光了头发,也是坚强的,伟大的。(意思对即可)
②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家庭的温馨。(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③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暗示父亲生命的流逝,(逐渐衰老,不再年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⑶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⑷含义:对生命流逝的惋惜;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却以无法将其留住的遗憾;对父亲生命终将逝去的悲痛。(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大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要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指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就是与主旨相关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语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题目关键词从文中筛选出恰当的语句即可。
⑷本题考查分析结尾段作用和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
七、写作题(共1题;共5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每个人都在无形的网中。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网络让人的交流更加容易,也让人际关系更加疏远;网络让人更加便利,也让人更加懒惰;网络让人更自由,也让人更不自由……
请以“网络让我?
?
?
?
?
?
?
?
?
?
?
?
?
?
?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八、名著导读(共3题;共10分)
11.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目名)。“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因为________。
【答案】
《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分析】根据文本所写的故事情节可以知道,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文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据此填写作答。
故答案为:《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12.第三小组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抬》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答案】
①父亲的病;②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趣;③“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解析】【分析】从“草菅人命”这个词语可以判断出①处所指的文章应该是《父亲的病》。《五猖会》主要记叙“我”儿时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鉴略》时“我”的痛苦感受,批判了封建教育的不合理;《阿长与<山海经>》通过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据此可以得出②③处的答案。
故答案为:①父亲的病;②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使“我”没有了看会的兴趣;③“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13.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请你结合《昆虫记》或《朝花夕拾》,谈谈对培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略
【解析】【分析】名著之所以吸引人,其原因很多,如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语言、令人深思的主旨等,答题时可以从这两部名著中选择一个方面阐释培根的那句话。本题答案比较多,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答题时要选择一个方面阐释培根的那句名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